急症外傷外科的大小事...我的理想,抱負與信念
內科醫師與死神談判,外科醫師與死神戰鬥 ~~ 站在生死交關的前線,我不能輸,更不能放棄!!
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
間接治療
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
晃動
最長的一日
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
病情說明
「其實也未必那麼絕望,還是有些例外....」
在我的工作場域,有很高的比率要跟病人說「壞消息」。
不同於大部份的疾病,通常是經過一連串檢查與評估,在不緊急的狀況下,醫師可以慢慢地讓病人或家屬理解,病情恐怕不樂觀的事實;然而我與病人多半的初次見面是在急診,往往在很短的時間、病人與家屬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,被我告知接下來的「壞消息」。
或許是毫無預警接到警方電話,趕到醫院瞭解自己家人出車禍的狀況,然而看到的卻是被插管、急救、甚至重度昏迷與接近死亡狀態;或許是腹痛來掛急診,在沒料到自己生了重病之時,卻被告知需要緊急手術,有高度死亡風險,或是造成腹痛的原因不是一般疾病而是腫瘤。
基於職責與風險管理,我不能讓病人對病情有錯誤期待,所以一定得直話直說,迂迴婉轉不適用於此。只是話雖如此,「感受」這回事我覺得也很重要。
前陣子有個病人,因為全身黃疸腹痛來掛急診,雖然病人自述有膽結石多年,但是電腦斷層影像一看就知道不是結石造成阻塞,而是胰臟腫瘤,而且似乎已經侵犯周邊的大血管,手術切除的可能性極低。
「全身發黃的情況多久?最近胃口如何?體重有沒有下降?」一連串的問題與病人的回答,都與腫瘤的症狀相吻合。
「很多年前我就有膽結石,當時有醫生建議我開刀,以免造成阻塞,所以我想就趁這次來開刀吧!」病人一直覺得自己的問題是膽結石造成。
「沒那麼單純。」我把病人與他太太請到電腦銀幕邊,向他說明目前發現的腫瘤。
「腫瘤?那是良性還是惡性?」
「幾乎沒有良性。」
「那我們是不是快點安排手術?早期切除就可以一勞永逸?」
「需要先住院做更多評估,不過就目前的影像看起來,手術可能無法完全切除,恐怕要用化療與放射線治療。」
我們的對話暫停在這裡,氣氛相當凝重,從他們的表情看起來,不是不相信我,只是不相信突然發生的變局,以及與自己原本預期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結果。
「那我可以活多久?」
「這個問題我沒辦法現在回答,畢竟檢查還沒做完,治療也還沒開始進行。」雖然我心理有答案,不過前面已經把話說到底,現在是拉回來一點的時候。
「我知道你的心情一定不好,不過也不用那麼絕望,這只是初步判斷,或許我是錯的,我也希望自己是錯的...又或者說,還是有病人對治療的效果不錯......」
在多年說明病情的經驗中,最後這一段是他們最聽得進去,也是不被打垮的關鍵。
難怪一直以來,「病情說明」都是臨床醫師一門困難的學問,甚至可以說是藝術,時至今日我也還在摸索與學習。
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
2011 x 2025
2011年,「拚命:一個急症外科醫師的生死筆記」出版,我從部落客正式成為有實體出版品的作家,本來只是無心插柳的興趣,也以為大概就只會是「一本作家」而已,也居然這麼寫文章寫了十五年。
這十五年寫了四本醫療散文「拚命」、「醫生不醫死」、「醫人三角的獨白」與「銀蛋彼得」,兩本小說「沉默的希望」與「光明再現」,數不清的網路文章與報紙專欄。
十五年來,我很拚命,拚命在臨床工作、拚命在醫學研究、拚命在醫學教育,拚命再每個我認為需要投注心力的領域。
也包括文字創作。
曾經覺得醫病關係的散文已經寫到瓶頸,轉向小說創作,然而長篇故事的難度與來自消費市場的考驗,一度令「沉默的希望」沒辦法問世,然而在突破自我寫作困境後,竟也獲得了市場認可,除了接續第二集的「光明再現」付梓,接下來「白衣聖殿」與「神魔一念」也都已排進出版計畫中。
就跟動手術一樣,越練習越厲害,越開刀法越利,寫作也是個需要練習與累經經驗的能力,創作固然需要靈感天份,然而文字使用的精練程度,真的必需靠一字一句不斷書寫而來。寫作十五年,不可以再說自己是素人作家,寫作也不應只停留在玩票性質的興趣。
2025年回顧2011年的作品,會發現許多其實可以寫得更好之處,這次的增修改版,便是給用自己累積十五年寫作能力幫過去的自己打分數。
2025年回顧2011年的作品,許多用詞也必需隨之跟上時代,當年還有「護士」這個用法,新版便已全面改為「護理師」;有一篇討論2007金融海嘯時期自殺的傷患,或許很多年輕讀者已經無法理解當年的時空背景;手術執行的場域,行內常會使用口語的「開刀房」,但這個名詞確實沒有「手術室」正式...
更重要的是,2025年回顧2011年的作品,作者已不是那個剛入行的年輕主治醫師,或許對工作、對生死、對不理性病患,心境與態度都出現轉變(可以說是成長,也可能是年輕時所認為的沉淪)。
2025新增修訂的改版,換了新的封面,換了新的序文(一位仍是第一版就有的陳教授,只是當當年他是我的直屬長官陳副院長,現在已經是台北醫學大學體系董事長,另一位新邀請的是我長官與同事,現任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謝奇勳教授),修訂了不合時宜的名詞與故事,加了作者十五年後的心境轉折,還有幾篇病人後續故事的發展,更有著全新的故事...
從2011的拚命讀到2025的拚命,讀的是一個外傷醫師的蛻變,讀的是一個作家的成長。
2011年我認真拚命,2025年我依然拚命!
#拿到書的朋友拍張照 #徵求有同時兩個版本朋友的兩版合照 #網路書店即刻下單 #實體書店明天上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