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er Fu: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

我的相片
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;昨天的無名小站,今天的Google Blogger,聯絡方式: drfu5564@gmail.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

H.O.P.E.2光明再現

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

社會問題

擔任外傷醫師這些年,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:除了醫療之外,醫師必須承擔與解決太多的社會問題。

從最常見的「病人想要多住幾天(在急診多待幾小時)」,就是醫療與保險問題搞在一起;先前在這邊討論很熱烈的「巴式量表」,就是把醫療跟國家勞工政策綁在一起;「建議休養xx天」,牽涉的是勞資雙方的爭議...

門診來了一個幾天前車禍的病人,自述胸口有點痛。我問他為什麼受傷當下沒來看醫生,他告訴我:「原本是覺得還好,可是要跟撞我的人談理賠,所以來檢查一下有沒有問題。」

聽完他的訴求,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。

開了一張胸部X光單讓他去照,在他還沒回診間之前,我已經把診斷書給開好:「胸部挫傷」。

約末半小時候,他照完X光回來診間,就如我的預期:沒有氣胸、沒有血胸、沒有明顯骨折,所以診斷就是「胸部挫傷」。

「就這樣喔?不用做詳細一點的檢查嗎?」病人似乎對我的處置與診斷書的內容不是很滿意。

「X光已經可以診斷大部份的胸部外傷,而且你已經受傷了好幾天,如果真有什麼嚴重的問題,不應該還可以在門診走來走去~」這是我一貫對於胸部外傷病患的說法。

病:「是...啦~我相信是沒有太嚴重的事,可是只有『胸部挫傷』感覺很輕微,我要怎麼跟對方談?需不需要照一下,看看內部有沒有什麼問題?」

P:「受傷輕微不好嗎?我沒聽說過有人希望自己有內出血還是什麼其他的....」

病:「那這樣我沒辦法請領傷害險。」

我把診斷書遞給他,笑笑地請他離開,這個話題已經結束了。

我相信如果做一大堆檢查,或許真的可以看到某些X光看不到,但是一點都不重要也不需要治療的問題,例如一點點微量的血胸或肺挫傷,甚至可能肋骨有一小條裂縫之類。可惜,醫療就是醫療,醫療的本質是治病治傷,不是拿來替病人的健康背書,或是當做與肇事者談判攻防的武器。

我想他希望的是:看起來有點嚴重又不會太嚴重的傷~

當醫生有時候好難。

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駕駛能力

林口的巷弄多是單線道,然後紅綠燈又多,每次開車載史迪普在裡頭穿梭都很痛苦。一會兒前方竄出行人,一會兒紅綠燈變燈,有時候又遇到併排臨停的違規車,要不就是一邊開車一邊找路或停車格的慢車。

導致Peter Fu開車必需一下油門一下煞車。

在某個紅綠燈前,Peter Fu突然緊急煞車,史迪普有點生氣:「你明明看到變成黃燈了,還在衝什麼?」

P:「我以為可以快點衝過去......」

史:「我覺得搭你的車,大概只有開高速公路的時候,我比較可以放心,巷道裡我都很緊張。」

P:「高速公路上我都會開自動駕駛,應該是沒問題。你會不會覺得,自動駕駛會弱化我的開車能力?」

史:「不會,因為本來就很弱。」

P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補習班老師

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忙這件事,有點累但是有點開心。

我常覺得,「會」某一項技術跟「教」某一項技術,兩者完全不同;「擅長做」某一項技術跟「擅長教」某一項技術,是完全不一樣的事。否則任何一個外國人,英文都講得很流利,但不是每個外國人都可以當英文老師吧!坊間一大堆英文補習班,師資不是全外師就是流洋的華人,但是教學品質仍然良莠不齊~

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技術,需要極大熱忱投入的技術,我覺得還要有「想要讓學生學會」的真心。

影像判讀這門課,我在目前工作的機構已經持續超過十年,若是加上前幾家醫院的時間,大概十五年了。許多曾經聽過這門課的學生,現在都已經是主治醫師,也是其他學生的老師。比我會看影像的人比比皆是,可是要持續十幾年每週兩小時不間斷的授課,那真的需要一點熱忱,甚至教著教著,也教出一些心得與技巧~真的,會看跟會教人家看,是不太一樣的。

#照片超像補習班老師

我常教住院醫師開刀,住院醫師也喜歡來我的手術室,無論是手術檯下討論手術計畫,還是手術檯上的操作,「想要教年輕醫師學會這台刀」的心,我認為是最重要的。開刀技術比我好的人多的是,但是願意跟有辦法有耐心,在兼顧病患安全與住院醫師訓練的狀態下,順利完成手術,這又是另一回事。

幾個月前接受直播平台的邀請,針對各種外傷提供教育課程,不過受眾不只是台灣人,所以是用英文方式授課。我把它當做是提升自我英文能力與國際能見度的一個活動,就像一週一場英文演講一般。

但可惜的是,也就只是英文演講,可能我自己講得很開心,但是沒有那種「教」的感覺。

第二循環的課程,跟平台溝通之後,改回用中文授課,因為我希望用最熟悉的語言與最自然的方式,來達到「教學」的目的。然後我規劃了自己做研究的心得,希望以「教學」為出發,而不是單純炫技,炫耀我寫了多少篇論文而已,從演講回歸到授課。

首次的課程,線上有近一百位觀眾,據平台說是還可以的成績。

很多年前有補習班邀請我去當老師,當時他們說我「天生就是當老師的料」~這句恭維恐怕是過譽了,不過教學這條路,我走得很開心。




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天各一方

「我不是來吃飯的,我是來看你的!」

今天下午有個重要行程,即使昨天值一整夜班、即使今天晚上家裡還有事,但是我必須去台中一趟,中午出發,下午三點回來。

人這一輩子,有幾個朋友值得你用生命來結交?

我的兩個大學室友,一起住了七年,也是彼此最重要的朋友。從年輕的時候一起走過來,也曾經當過同事,現在有人在美國、有人在台中,我在林口。

美國的朋友,我上一次見他是五年前,當時我在美國進修,感恩節假期全家去西雅圖拜訪他,離開時說好很快會再見,這個「很快」隔了五年;台中的朋友,照理說沒那麼不容易見面,可是彼此都忙,分開的時間單位也是用年來做計算。

我們三個聚在一起的時候,坦白說已經久到我想不起來上次是何時了。

疫情結束,美國的朋友回來,會到台中看看老家,無論如何我都得去一趟!

友人原本推薦了一家餐廳,然而假日人多排不到,問我說在吉野家可以嗎?怕我覺得專程下來結果吃吉野家.......

這有什麼關係呢?重點是三個人見面,便利商店的座位區也行!我不是來吃飯的,我是來看一位摯友。

三個人從年輕的事聊到現在,彷彿把自己的前半段人生又走了一遍,人生在世有幾個這樣的朋友早已無憾。

離別時不免約定下次再見,可能是台北、可能是台中、可能是美國,其實我沒把握什麼時候能再聚首,回程的高鐵上忍不住感傷。

天各一方。

耶誕戰略

又到了耶誕節準備禮物的時候,彼得兔已經國中一年級,想必已經知道聖誕老人其實是父母,但是彼得水仍保有童心,依然很誠心地許願與寫卡片給耶誕老人。

我們還是替他準備禮物,也三令五申要哥哥不可以破梗。

旁敲側擊之下,知道彼得水喜歡大嘴鳥娃娃與一套書,可是時間緊迫,實在找不出時間去幫她買,只能利用大家一起去吃飯的時候,Peter Fu牽制住孩子,史迪普假裝上廁所跑去買~

於是史迪普要Peter Fu掩護她~~

雖然孩子總有一天會知道真相,但是在此之前,我們還是很開心地看到她開心。




演唱會鐵粉

那天帶孩子們去聽了一場演唱會,當作孩子的生日禮物。

照說我這個年紀,應該不會再對這種事情熱血,沒辦法跟著年輕人在台下又叫又唱又跳,不過到了現場,很容易被這種氣氛感染,中年大叔的我原本放不開,後來也是跟著大家一起唱一起動。

不過還是有非常熱情激動的粉絲~

坐在我們後排的幾個年輕人,從第一首歌就開始激動,聲音大到我一度以為我是來聽他們演唱而不是台上的人。不過這種場合就是這樣,只要你不尷尬,尷尬的就是別人,週邊的觀眾都覺得他們很奇怪,他們也不以為意,到後來發現他們整場都這樣,真的就是這樣...

「來了!來了!這首我超喜歡,整首都會唱,噢帥!~~~♬~♪~~」前奏一下,幾個年輕人就開始大唱。

「欸欸欸~這首是什麼,怎麼沒聽過?」「喔~~是這首喔!他們重新編曲了啦!!♬~♪~~」經過簡單的討論之後,又開始大唱。

「來了!來了!最重要的橋段來了~~一定是這首!!」「對嘛!!我就猜中了~~♬~♪~~」繼續大唱。

「安靜安靜安靜!這段是吉他手的solo~~~」

「又要solo了!噢~~太好聽了......」

剛開始覺得他們很吵,後來覺得應該真的是鐵粉,鐵得很可愛.........

以後Peter Fu開刀的時候,我也要叫住院醫師在台下坐一排...

「來了!來了!傅醫師要截斷血管了!噢~~帥啊!」

「欸欸欸,傅醫師在幹什麼?怎麼之前沒看過?」「噢!原來是清除淋巴結,這次的動作跟以前不一樣,太帥了~」

「最重要的橋段來了!要把檢體從體內取出了~噢帥!」

「安靜安靜安靜!傅醫師要縫傷口了.............」

如果遇到這樣的鐵粉們,那我應該在手術結束後接受安可,然後再幫病人割掉個什麼作為安可表演。

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

討價還價

有一天急診的同事交班給我一個病人:腸壞死外科建議手術,但是病人拒絕手術,因此先住院藥物治療再看看...

我看了病人的影像,不開刀應該是死定了,我可以理解病人有各種拒絕手術的理由,但我不理解同事妥協的理由。

所謂的妥協,當然不是違背病患意志拖他去開刀,而是為什麼能容忍這種灰色地帶?

每個人的行醫哲學都不一樣。

醫療不容討價還價,至少,我是這麼認為與堅持。

通常當我看完某個病人後,會針對病情做出基於我自己專業的建議,只是有時候這個建議可能侵入性很高、併發症很多、或是帶有一些風險與不確定性。

病人不見得都會接受我的建議,這點我可以理解,也可以尊重。

例如胃穿孔造成腹膜炎,我會建議手術,病人有時候會不想開刀。

例如大腸穿孔滿肚子都是大便,除了手術之外,我還會建議做個暫時的人工肛門造口,很多病人都不能接受,會拒絕我的建議。

嚴重的急性膽囊炎目前不適合手術,我會建議放膽囊引流管三週,再搭配藥物治療,大部份的病人不願意帶著管子回家。

病人拒絕是他的權利,命是他的。不過我所做的每個決定,都是基於專業,而不是要找病人麻煩,因此我可以接受病人拒絕我的建議,他可以另請高明,但我不會跟病人討價還價...

當我建議做人工肛門時,一定是我判斷把腸子接起來會有爆掉的風險,所以我不會因為病人「不能接受人工肛門」,而幫他「拚拚看」。拚贏了是拿病人的命來冒險,拚輸了也是我要收拾。他可以去找其他願意幫他拚的醫師,但我不會在這方面討價還價,這是我的專業建議,專業是不能妥協的。

當我建議手術,一定是有其必要,病人不想開就去問其他醫師,我不會在開刀與不開刀之間走灰色地帶,例如先住院觀察看看....

膽囊引流管是否非放不可?或許不放也會好,我不知道。但當我的判斷要放時,如果要給我治療就是放管,不接受我的建議請找別人,我不會在放與不放之間妥協...

與其說不容討價還價,倒不如說我不喜歡在這種地方討價還價,相信我的病人就會接受我的建議,不接受我的建議也可以去問別的醫師。

治療開始前的病情說明,其實可以當做一種談判,也可以當做醫病雙方對彼此的試煉。

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

技能樹

你願意花多大的力氣圓夢?

為了準備昨天的大活動,談醫師之外的斜槓人生,在整理投影片的過程中,等於是快速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瀏覽一遍,然後畫出一張Peter Fu的技能樹。

或許不斷成長的技能樹看起來很豐富,不過我自己很清楚,比我強的人太多太多,我也不是什麼多厲害的人物。

不過我引以自豪的是,我一直都很努力,也一直要求自我突破。

本業是醫師,就好好當醫師,開刀、做研究、教學;想要經營網路,就認真當一回事去做;既然要寫書,就不能只是玩票,好好寫認真寫….

如果要做什麼,就是「玩真的」,而不是玩票沾醬油,才能在技能樹上再開一朵花。

從年輕到現在,我看過很多鼓勵人追求夢想的文章、電影、歌曲,彷彿有了夢想,踏出去逐夢,夢想就會成真…

這些歌頌夢想的作品沒告訴我們的事,圓夢要用好大好大的力氣,甚至即使用盡力氣可能還不會成功。

坦白講,每一次從技能樹散出枝葉前,我也不知道會走到哪裡,只知道要做什麼像什麼,要做就是好好做盡力做,努力會得到結果。

這顆樹目前開到這裡,未來還會往哪邊發展,我也不知道,但在這條路上,我會一直努力!
(當技能發展到小說創作與戲劇創作的時候,曾經幻想中的事居然能實現,套句曾經有人說過的名言:「成功不是留給勇敢逐夢的人,成功是留給堅持到底的人」。)


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

長耳包

下班時間走出醫院,迎面走來一對老夫妻,老先生問老太太說:「我們今天要看哪裡?」

老太太說:「去看巴西。」

Peter Fu心想這兩個老人還真潮,就很自以為地跟他們說:「巴西已經淘汰了喔!」

站在他們旁邊的志工剛好搭話:「8C病房在醫學大樓,前面直走右轉。」

P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哄小孩

在急診外科最刺激的是幫小朋友縫傷口,倒不是技術上有多難,而是必須克服小鬼的大哭大鬧,以及家長衍生出來的焦慮與不耐煩。

所以我通常都會先跟家長打預防針:「等一下會很慘烈,你一定要把小孩抓好,你抓得越好我縫得越快。」

有個國小男生左手指被美工刀割傷,照說是可以跟他講道理的年紀,可是從一進縫合室就開始哭叫吵鬧,他爸爸怎麼安輔都沒用。

「不要再哭了,我要開始縫傷口,你一直哭我會縫得更慢會更痛。」看起來溝通無效,我拿起器械決定直接開始。

「嗚~~我不要縫!!啊~~~啊~~啊~~好痛!」我根本還沒碰到他,小朋友就大聲哀嚎。

「手指縫起來就要好好休息,不能寫功課。」我邊打麻藥邊跟小朋友說。

「不用寫功課?真的嗎?」小朋友馬上停止哭鬧,很認真地問我。

他的父親在旁邊,什麼話也沒說。

於是我們很安靜順利地完成縫合手術。

「擦點藥就好了!回家寫功課吧!」縫完最後一針,我幫傷口塗上藥膏。

「你剛才不是說不能寫功課嗎?」

「誰跟你說不用寫功課的?你是左手受傷又不是右手受傷。」無情的Peter Fu把傷口包好就走出去了。

「嗚~~~~~~~~哇~~~~~~~~~~」

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

故障率

Peter Fu坐在護理站開電腦醫囑,當開立了某個表單後,按下「存檔列印」的按鈕,這時候Peter Fu會陷入一個緊張的狀態,豎直耳朵聽護理站的某個角落,是否出現印表機運轉與列印的聲音。

之所以會緊張,是因為按下列印紐那一刻,我完全沒有把握能夠印出來~

醫院的印表機永遠不會令我失望,十之七八(我不敢說十之八九)都安安靜靜沒有聲音,這時候我就得起身檢查印表機狀態,先確認我使用的電腦應該對應哪一台印表機,再確認連線狀態,以及紙張狀態~

除了沒有反應之外,更可怕的是開始運轉,但卻聽到尖銳高頻紙張絞碎的聲音。





沒用的Peter Fu只好向護理師求救,我真心覺得我們的護理師除了護理專業之外,技能樹應該在修理印表機這項也能夠封頂。

週末企劃徵求:醫院故障率最高的東西。

#我認為是印表機
#從二十年前我當實習醫生就是
#到現在還是
#故障率最高沒有之一

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

揹負請託

原來,不知不覺我也變得資深了。

以前剛當主治醫師的時候,常因為太年輕太菜,而無法得到病患的信任。

有時候我在急診遇到需要緊急手術的病患,跟家屬說明半天之後,家屬問我:「請問我可不可以找資深一點的醫師?」「我想指定找xxx教授(主任)。」

或是已經住院到病房,手術前準備都做得差不多,在預計開刀的前一天,病人或家屬想要轉院或轉診給其他資深醫師。

又或者病人與家屬沒意見,已經跟我達成共識,可能病人有朋友是院內同仁,會給建議要找某位院內有名的醫師...

這些情況我都遇過,從早期的鬱悶、沮喪、生氣,到後來看開了,覺得一切隨緣。

甚至我已經習慣了,在業界有太多比我有名或資深的前輩,病人想找他們是正常的,我還得再等幾年,才有可能輪到~

幾個月前,某個我沒有值班的日子,接到急診電話,院內某位資深醫師需要緊急手術,他的肝膽胃腸科朋友(也是資深教授)向他推薦我,於是急診指定會診我。

能被別人推薦,當然是備感榮幸,也自當全力以赴,手術之後資深醫師順利出院。

另一位腹膜炎的病患,急診已經聯繫了當天值班醫師安排手術,同事也已經著手處理手術事宜,病人的朋友是其他醫院的院長,要他們找一位傅教授~於是我接到了電話,於是我萬般抱歉地跟同事說,我被家屬拜託要接手........

在這些例子中,我突然驚覺,這些年的累積也讓自己成為被他人指定或請託的對象。

這是一種榮譽,也是一種壓力,但更是一種責任。

揹負著期待的責任,必需全力以赴的責任。

講道理

講道理就好,凡事都有規矩跟道理。

診間來了一個中年人,看他的外貌與電腦顯示掛號的十八歲年輕人不同,是家人替病人來看診。

「有什麼需要協助的嗎?」通常本人沒來的診次,多半是診斷書或相關文件,持委託書就可以辦理。

「我來開診斷書,幾個月前掛急診的診斷書。」病人的父親說明來意,「然後請幫我註明『宜休養一個月』。」

我把電腦資料打開,左手指有個2公分的傷口,在急診擦藥之後,之後來過我的門診一次。

「這麼小的傷口,要休養一個月?不太對吧。」我算是在這方面很寬鬆的(跟病人爭執這種該休養多久,真的是很無聊的事),還是覺得2公分傷口要休養一個月太誇張。

家:「可是他真的休息了一個月才回去上班,我們也有跟對方求償。」

P:「這個沒有辦法,我不能寫。」

家:「那你能寫多久?兩週可以嗎?」

對方的口氣不太友善,對我的拒絕很不滿意。有時候在討價還價中,就會取得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數字。不過我不打算妥協,特別是家屬那麼不客氣,有很多方法可以拒絕。

P:「我一天都不寫。」

家:「為什麼???」

P:「『需要休養多久』是醫療專業評估,我沒有看到病人,沒辦法做出評估,所以我不會寫這句話。」

家:「可是你們醫院說可以用委託書來開診斷書。」

P:「開診斷書是沒問題,我就照病歷上的描述如實陳述,可是需要專業判斷的部份,病人沒有到場我沒辦法寫。」

家:「我人都來了。」

P:「可是病人沒來。」

家:「你怎麼那麼不通情理?」

P:「沒辦法,這是法律規定,沒有親自診視病患不得開立醫囑或做醫療判斷。」

家屬離開的時候用力甩了診間的門,我相信他很生氣,可是我講道理,不用大小聲吵架,講道理就好了。


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

無法接話

 我真的覺得自己進入初老狀態,愛講一些五四三,講一些「自以為有趣,其實沒有人聽得懂(或其實很無趣)的東西」~

有一天在工作中,跟一些學生與護理師聊天,談到我過去幾年曾經跟著前老板在幾家不同醫院間換工作的故事,最後我回到了現在工作的機構。

前老板其實也是從長庚離開,所以有些資深的護理師還記得他,於是我們聊到他的近況,然後我很感慨地說:「或許我的命格不是所謂的『扶龍格』,跟著他的時候一天到晚被人家鬥爭,他好幾次有機會晉升大位,卻又缺臨門一腳;結果我離開他不到半年,他就到另一家醫院擔任高位,現在越爬越高....」

於是大家很熱烈地討論所謂「扶龍格」這件事。

「或許,我是所謂的天煞孤星吧~~」Peter Fu自言自語地唱起來...♬~♪~

結果大家就不接話了。

「天煞孤星,你們不知道嗎?」

護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學生A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學生B:「那是什麼?」

#一定有人知道

#知道的不要裝年輕裝不知道

#華英雄超受歡迎的耶

#自以為幽默沒人懂



吹牛皮

我個人的經驗:病人或家屬刻意亮出的身份,十之八九都是吹牛的。

很多年前我在某個社區醫院服務過,某夜值班我去看一位闌尾炎的病人,對方開頭就跟我說:「我跟你們副院長是好朋友,他都要叫我一聲阿伯。」

「請問是哪一位副院長?」醫院裡副院長一堆,還有前任現任,根本搞不清楚哪個是哪個。

「陳副院長。」姓陳的副院長也好幾個,我順口接了話:「陳xx副院長嗎」(他是當時我的直屬長官。)

「對對對!就是他。」

隔天開會的時候遇到我的陳副院長,我問他某某病人是你的阿伯嗎?陳副院長很狐疑地看著我:「他是誰?」

更別提一推自稱衛生局官員親戚、民意代表助理、xx宮廟主委~~病人認識大人物,大人物不認識他而已~

前陣子有個病人需要開刀,有些自費的醫材必須跟病人說明一下,病人很豪氣地說:「沒問題!只要是對我有用的,盡量用不用客氣!」

雖然我不會因為他的這句話就亂用一通,我就請他簽了一些我認為必要的自費醫材同意書。

同意書拿給他的時候,據說他一邊簽一邊抱怨:「你們醫院怎麼什麼都要錢?算了算了,錢我有的是,我早就財富自由了!」

護理師轉述了這段故事給我聽。

財富自由耶~是多麼讓人嚮往的境界啊!不過我認為他是吹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