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er Fu: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

我的相片
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;昨天的無名小站,今天的Google Blogger,聯絡方式: drfu5564@gmail.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

H.O.P.E.2光明再現

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

打帶跑

Scoop and run. 外傷病患轉診的基本原則。

意思是如果我沒有辦法提供後線的治療,即使第一時間送到我的醫院,那也不要做太多。基本的生命徵像維持,確保轉送途中的安全,就快點讓病患轉到下一家醫院。

「捆起來就跑!」是這個字的中文直觀翻譯,做太多不僅沒辦法改變病患狀況,甚至會延遲轉診時機。

稍早講的故事,就是在談這個概念:第一家醫院沒有可以處理複雜傷口或顯微手術的人員與設備,於是決定將病患轉到醫學中心。這個故事不是在討論家屬的抱怨或態度,而是轉診前處置策略。

如果前一家醫院明知(或以為自己可以)設備不足而硬幹,導致錯失治療,那是有問題的。

如果前一家醫院沒有做初步傷口包紮,讓病患在轉送過程中一直流血,那也不對。

前一家醫院判斷沒辦法處理,傷口包紮後直送醫學中心,以免延遲手術的黃金時間,看起來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。

家屬說:「什麼檢查都沒做!」

其實,是真的不需要做檢查。

照X光?骨頭斷得亂七八糟,還不是得轉院?一根骨頭都沒斷,難不成就不轉了嗎?電腦斷層、血管攝影、核磁共振,一堆高階檢查,做完之後還不是都要轉診?說不定還會為了等檢查而耽擱........

外傷專科醫師考試有一個經典考題:「如果你所在的醫院沒有神經外科醫師,那外傷昏迷的病人送到你的醫院,確保呼吸道暢通與管路輸液之後,就快點轉走!不用做電腦斷層!」

這個題目背後的意義在於:電腦斷層看到了大片腦出血,又如何?沒辦法處理還不是得轉院?那不如快點送到可以治療的醫院再做檢查。

可惜,醫療現狀常不容許如此。除了健保給付、醫院經營這些非臨床考量之外,就是常擔心家屬覺得「什麼都沒做」,反而做了一堆不必要的檢查~~

我的門診偶有在其他醫院已經做完完整癌症檢查的病人,因為種種因素轉到醫學中心治療,有時候可能前家醫院的影像品質或檢查方式與我的想法不同,而會重做檢查;一般沒有絕對時效性的疾病都如此了,更何況與死神搶時間的外傷病患?明知要轉診的情況下,仍幫病人做許多檢查,可能到了下一家醫院時,狀況改變需要重做、影像品質需要重做...

回到這個故事,前一家醫院的醫師,透過理學檢查就判定需要轉診,而且也立即安排了轉診,這是專業且正確的決定。至於「什麼檢查都沒做...」,到下一家醫院自然就會做了。

Scoop and Run.

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

路邊停車

Peter Fu開車載著全家去吃飯,很幸運地在餐廳正前面的路邊就有一個停車格,原本已經要開過去的Peter Fu趕緊煞車,開始慢慢往後倒進去。

「你剛才開太快,所以過頭了。」

Peter Fu沒理會史迪普,繼續專心地倒車。

「你轉的角度太大,這樣一定進不去~」

果然,Peter Fu又要再一次。

馬路上車流很大,Peter Fu慢慢倒車好幾次卡住整個車道,一整個壓力很大。「好了啦~我在倒車不要在旁邊吵!」「把音樂關掉!我要專心。」Peter Fu忍不住抗議。

「好,我不講話了。」

經過幾次前前後後,終於順利倒進去。

啪啪啪啪!史迪普拍手。
啪啪啪啪!彼得兔拍手。
啪啪啪啪!彼得水拍手。

「你們真的很煩耶!!!!」

「我們才覺得難做,提醒也不對,講話也不對,你停好幫你拍手也不對~~」

「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2022年2月24日 星期四

關於信任

比起誇獎或稱讚,我覺得「信任」更是一種肯定,我很感謝許多人對我的信任。

這兩年接了許多行政工作,長官交代的事,我就負責辦好。研究會議、教學課程、醫學會籌劃、住院醫師訓練,基本上長官一個命令,我現在越辦越快、越做越熟。

「有事情你就去問Peter。」有一次我聽說,長官常跟其他人這麼說,我把這句話當做一種信任、一種肯定。

「我週末請假,病人可否請你幫我看一下?」「你在健保署和醫學會有人脈,下次開會的時候,可否請你幫忙提案?」同事間常有事情互相拜託,我能做的就是發揮所長,不辜負人家的拜託,盡己之力,當一個值得信任的同事。

能夠被同儕信任,我也認為是一種肯定。

我和很多年輕主治醫師、住院醫師或醫學生都是朋友,也或許是我跟許多主管關係也不錯,所以成為上下溝通的橋樑。常有年輕人來跟我講一些工作的事,希望聽聽我的意見、解答他們的困擾,或是幫忙向上反應。

我常開玩笑自己在接受陳情,或是擔任心靈導師。

被年輕人信任,當個可被信任的師長,這對我更是一種肯定。

有時候我會被朋友說:「你很有名耶~」我都會很不好意思。其實我一點都不有名,或者說「有名」不是我所追求。

我始終知道上蒼對我很厚愛,某種程度上天也是因為信任這個人,才會對他這麼好。要不辜負這份厚愛、感謝上天的信任,只有不停不停地努力,兢兢業業在自己的崗位上,追求每一個人對我的信任。

業外責任

我是醫師,也只是醫師。

門診來了一位小姐,一個月前因為外傷掛過急診,中間看過兩次外傷與骨科門診,都是一些表淺挫傷,由於很痛來拿過幾次止痛藥。

病人今天來我的門診,希望開一份診斷書,這個月都很痛無法上班。

前幾次不是在我的門診追蹤,不過我把舊資料調出來,同事已經把診斷書寫得很完整,也寫了「建議休養一個月」。

P:「看起來內容很完整了,應該沒東西可以加了。」

病:「可是我的公司不接受。」

P:「為什麼?」

病:「我們公司人資說,都只是挫傷而已,為什麼要休一個月?」

P:「那不然他要什麼內容?」

病:「公司說請醫師說明:『為什麼要休一個月?』」

其實這些年,關於診斷書的事情和病人交手過太多次,網誌裡也寫過太多次類似的故事。有些是病人要休息,醫師認為不用;或是對休養的時間看法不同;也有些是公司請假的行政程序,要求有醫師證明....

比較常遇到的問題是病人要休息,但公司要求要有醫師證明,而醫師認為不需要(休那麼長)而拒絕。

這種「醫師已經開立證明了,公司卻不接受,還要醫師說明」的情況,倒是第一次見到。

P:「診斷書是醫師的專業判斷,我不理解有什麼好說明的。」(雖然原始版本不是我開的,若是由我來開,未必會寫一個月那麼久,但是對於不尊重專業判斷的狀況,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幫忙。)

病:「你可以幫我寫嚴重一點嗎?」

P:「這個沒辦法,診斷就是診斷。」

病:「我就真的很痛沒辦法上班啊!」

P:「那我幫你寫『因持續疼痛,建議休養一個月』。」

雖然我覺得莫名其妙,但這已經是我可以幫忙的極限了。某種程度,這跟我幫病人開一張死亡診斷書,還要加註「醫師救不回來」來說明為什麼死亡一樣~~

我只是一個醫師,只能解決醫療問題,但是勞資關係卻也要醫師來協調.....

外科急診,來了一個前天看過急診的年輕人,我以為有什麼新出現的症狀或是前次沒發現的問題。

「我回家之後,發現脖子很痠。」

病人的頸部可以自由轉動,手腳活動也正常,最需要擔心的頸椎受傷幾乎可以說直接排除,頂多是一些肌肉拉傷。

「我要開一張診斷書,證明我有受傷。前天來的時候我覺得還好,可是跟我對撞的人去xx醫師,醫師給他的診斷是胸部挫傷,所以我也需要證明我也有受傷,這樣打官司才有勝算。」

醫師真的只是醫師,為什麼不能只管醫療就好?

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

停車考驗

史迪普最近交了新朋友,收費停車場的管理員阿伯。

經常送孩子上才藝課的緣故,史迪普都會把車停在固定的停車場,由於車位有限,常必須把鑰匙留給管理員,在很窄的通道中併排停車。

這是真正的「高手在民間」。

史迪普把鑰匙交給阿伯,就是看他表演把我們的大車,完美地卡進某個剛剛好的位子;有一次阿伯在忙,指揮史迪普停到某個格子,史迪普試了幾次都差那麼一點,不是尾巴在外面,就是車頭歪歪的....

「我停給你看!你的車比較大,必須要這樣停~~」老伯一隻手握方向盤,一隻手伸出窗外,比劃著停車技巧,然後就在談笑間完美停入。

「你停得不錯喔!合格了!」有幾次史迪普順利完成任務,還受到老伯的誇獎。

於是史迪普就被老伯給記住了:「停那個位子!你沒問題的!」

史迪普因為卓越的停車技巧,得到一位忘年之交。

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

暫別派對

有個同事最近要出國進修,接下來一年不在科內。大家幫他辦了場餐會,除了短暫的道別之外,幾位已經去過的同事(包括我)也分享了自己出去的經驗,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。

其實,網路時代幾乎已經沒有因為距離所造成的隔閡。古早時代因為越洋電話很貴,恐怕不能常打,聽老一輩醫師說還要用郵件和台灣的家人聯繫,接到家書的時候感動得熱淚盈眶。現在電子郵件、通訊軟體、網路視訊太方便了,台灣發生什麼事、群組裡討論什麼,都可以同步知道參與討論,連八卦都不會錯過~

不過聊到自己出國前的徬徨,到現在還心有餘悸。

出發的當天早上,我一度跟史迪普說:「算了,我們就去芝加哥玩一個星期,之後就回來上班,也不見得要去一兩年~」

出發的前半年,我跟史迪普說:「我們可能之後有機會要去芝加哥進修了~」講歸講,其實仍沒有面對現實。

出發的前三年,我跟史迪普說:「孩子還小,幾年後等他們大一點,我們出國進修順便帶他們去唸書。」

出發的前五年,我跟史迪普說:「孩子剛出生,等大一點再帶他們出國。」

出發的前十年:「我覺得應該出國看看,看看別人在做什麼,讓自己有一些成長和刺激。」

從開始想「出國進修」這件事,到買好機票準備出發,前後隔了十年,中間有太多給自己的藉口:錢不夠、再存一點、剛買房子、剛生孩子、孩子還小........

雖然我已經回來三年多了,可是今天和即將出發的同事聊聊,當時的猶豫與不確定感仍是印象深刻。不過還好,最後我沒有懦弱地退後,勇敢跨出去之後,發現這一切的美好!

我相信一年之後再聚,同事一定有很多生活經驗可以跟我們分享,也定能領略這當中太多難以用想像所得到的收穫。

我思,故我在

「我思,故我在。」這是一句人人琅琅上口的千古名句,談的是人的價值在於思考,因為思考所以存在。

週末有一場學術演講,談的是醫學研究的心得。

過去我有非常多次學術演講的經驗,多半是針對「多重外傷處置」、「骨盆外傷」或「美國外傷資料庫研究」這些我寫過一些論文的主題,講的內容也很細,會提到每篇論文的內容、結果與臨床應用成效。

純粹講「心得」的演講倒是不多。

不針對單篇論文或單一主題,純粹跟聽眾分享自己做研究的歷程,所以我整理了這十幾年來,自己「為什麼要做研究」與「如何做研究」的過程,用講故事的方式來輕鬆地分享。

隨著年紀、職級與經驗,我們常會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了些什麼,甚至會狂妄地覺得,自己什麼都知道,在自己工作的領域裡已經無所不知。

殊不知,其實差得太遠了。

若說這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教會我什麼,絕不是教我什麼都知道,相反的,越資深越有經驗,越發現自己什麼都不知道~

每一個不知道,就是鞭策自己讀書的時候,若是書裡也沒有答案,就是啟發自己一個寫論文做研究自己找答案發表看法的機會。

我不是眼科醫師,每個摀著眼睛來掛急診的病人都要會診眼科,也曾被眼科醫師抱怨:會診太浮濫。於是,我寫了一篇論文來討論「哪些眼外傷要找眼科、哪些可以第一線醫師自己看」。

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的小兒外科醫師都短缺,要全天候在醫院值班更不可能,那偶爾出現的小兒外傷怎麼辦?於是,我寫了一篇論文來分析「成人外傷醫師是否可以治療小兒外傷」...

還有很多例子....

每一次遇到臨床問題,就再一次證實自己的無知,也唯有保持無知的謙卑,才能讓自己更進一步。

我思,故我在。

我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懂,所以我才會一直向前走。

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

小說寫作

Peter Fu已經把網頁停留在粉專半小時了,卻想不出要寫什麼。一段時間就會陷入江郎才盡的困擾中,想寫點什麼、覺得應該寫點什麼,卻就是不知如何下筆(打字)。

來談談今年要出版的書好了,本來想等時間接近點再說,不過其實也快了...

這是一本長篇小說,七萬字到七萬五千字的長篇小說,主角是外傷科醫師(可是不是Peter Fu的故事),在一個架空宇宙裡發生的想像故事,有些社會現狀的縮影、科幻的色彩,也有感情線(長篇故事總是要有女主角才好看)。

這本書其實兩年前就已經大致上完成,卡在很多因素一直沒有出版,和出版社編輯討論過幾次,故事走向、大綱、人物設定,甚至後期行銷,總算上了軌道。

今年該跟它做個了結。

不管是真心或是客套話,每當有讀者或朋友留言給我「支持」、「必買」、「預購」之時,總會讓我感動不已,今天遇到一位前輩與朋友,聊到即將出版的書時,也告訴我會買一批來送給他的朋友與學生。

坦白講,賣書的版稅並不多,跟我的原始收入比起來更是少之又少,出書對我來說,賺不到什麼錢,我也不是靠賣書來賺錢。

可是身為一個作家(此時此刻,我很驕傲地說自己是個作家),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自己的作品受歡迎,最開心的就是與讀者分享作品。寫作其實就是反映人生,故事裡的每個角色,或多或少也都有現實人物當作原型。

審稿改稿的過程,我發現一件事:某個角色若是以真實人物作為原型的,都可以描寫得有血有肉活靈活現,或許是外貌、或許是動作、或許是談吐,就像一個真人從書裡走出來;反過來說,若是完全憑空想像的人物(例如書中的反派角色),就沒那麼立體,能用的詞藻也有限...

累積了四本散文集,數百萬字的網路創作,作家Peter Fu今年會推出挑戰自己寫作技巧的長篇小說,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,塵封在電腦一段時間拿出來重讀,竟然也會被自己的作品吸引與感動!

希望這份感動也能分享給讀者。

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

防人之心

我真的很不喜歡長大。

某種程度,我常覺得自己還很像孩子,或者說,我希望自己像個孩子。

用孩子般單純的角度看事情,我不會去害人,也不會覺得有人會來害我。把身邊的人當朋友,談的來的推心置腹,就算話不投機也相敬如賓。最低限度,不需要彼此算計...

可惜我是大人了...

所謂的大人,不是年齡的大,而是我已經進入大人的世界。你不吃別人,別人會吃你;你不會害別人,別人卻會防你害他。

我當然不再是孩子,甚至隨著年紀、職級、工作經驗,慢慢發現自己好像有一些影響力甚至權力,然而權力換來的卻是鬥爭與被鬥爭。很多事情不能講太多,不知道會不會被誰放大檢視,又或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。

職場上本來就不免競爭,今天一起打拚的伙伴,有一天也可能變成競爭對手,再有一天也許反目成仇。

常有朋友提醒我:「要防著誰」「要小心誰」「跟誰誰誰不要講太多」,嚴重一點的:「你知道那個誰誰誰背後怎麼講你」。提醒我當然是好意,講出來的事件也言之鑿鑿,然而卻與我所認識的那個人天差地遠...

歲月的磨練讓我們忘記自己天真的樣子,真的很想像當年孩子的時候一樣,大伙一起值班、一起喝酒、一起講五四三、一起罵人、一起講八卦,享受著可以自在地說話、也可以自在地傾聽...

不喜歡長大。

#放心我沒事
#偶爾碎碎唸

2022年2月12日 星期六

弱勢

我決定對孩子好一點。

彼得兔快上國中了,我常對他有很多不滿意,對功課不上心、對前途不在意、考試成績不好,我們很在意的事,他一點都無所謂~~

所以我們父子的衝突越來越多。

前幾天的外科急診,一對夫妻口角互毆,雙雙進了急診,老公傷勢還好,老婆恐怕得去手術。一個小男生陪這對夫妻一起進急診。在安排好相關的手術與住院後,我繼續忙其他病人的事。

這個小男生晃到我工作的電腦前,他的年紀跟身形就跟彼得兔差不多。

「你在幹嘛?」小朋友指著電腦銀幕。

「看病人啊!有些是車禍、有些是跌倒....」早幾年的我一定把他打發走,不過當了爸爸之後,對小孩的容忍度提高很多,所以很慈祥地跟小朋友講話。(慈祥是旁觀的住院醫師給我的形容。)

他似乎對我的工作很有興趣,東問西問一堆問題。

「你幾年級?」與其一直被問問題,倒不如我來跟他聊天。

「我四年級,可是老師說我只有二年級而已,他們說我過動,所以程度不好。」

「什麼意思?」

「因為我上課都聽不懂,所以老師就叫我坐在最後面.....」

聽到這裡,突然有點心酸,雖然他在我面前晃來晃去有點煩,可是真的是個可愛的孩子。

「那你們有上英文課嗎?」我陪自己的兩個孩子讀英文好幾年,或許這會是個好話題。

「有,可是我也聽不懂,所以都蹺課。」

「蹺課?去哪裡?」

「可能躲在廁所裡,可能其他別人找不到的地方......」

看看這個孩子,有種說不出的難過,很想幫他,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。沒多久母親就去手術跟住院,他也消失在我的視線裡。

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令人難過的人、事、物。

跟很多弱勢的人比起來,我覺得我自己或我的孩子們是幸福的。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別人,至少必須知足,感謝上天的厚愛。

一個跟我只有相處幾分鐘的病人與家屬,卻意外讓那天上班的心情很灰。

身騎白馬

車上的廣播放著「身騎白馬」這首歌。

「我身騎白馬,走三關。我改換素衣,回中原。放下西涼沒人管,我一心只想王寶釧」薛平貴西征被俘,娶了西涼公主當駙馬,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...

P:「我問你喔,如果我們結婚後隔幾天,我就去從軍,然後十八年沒回來,你會像王寶釧一樣等我嗎?」

史:「我應該隔年就會交男朋友。」

P:「隔年?至少還會等我一年....」(感到欣慰)

史:「你記得我們結婚紀念日是哪一天嗎?」

P:「十二月25日,怎麼了?」

史:「所以隔年就是大概一星期後~~」

P:「那我在西涼娶公主當駙馬,爽個十八年也是剛好而已!!」

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

十年後的拚命

與生命共舞的美好。

從事外傷醫療這些年,各種手術開得多了,但我始終覺得「急診開胸手術」是外傷醫療第一線的極致處理。

它當然是一門技術,但更需要運氣,無論是病人的運氣、還是醫師的運氣。

十多年前剛當主治醫師時,曾親眼目睹恩師替一位胸口中刀的病人做這個處置,心臟在我面前恢復跳動的震撼與感動,久久不能忘懷,也推著我一路往外傷醫療的路前進。

今天接近下班的傍晚,轉診來了一位腹內出血病患,據說在前一家醫院已經心跳停止,CPR過幾次才勉強救回來。結果一進本院急診室,不到五分鐘,心跳就又停了。

我們只好開始CPR。

其實,CPR三十分鐘,如果病人沒有反應,就可以宣告死亡。傷得這麼嚴重,狀況這麼糟糕,應該不會有家屬責難醫療過程。

「讓病人側躺,我要開胸!」我下達了這個指令。

「開胸?」住院醫師有點疑惑,不確定我要做什麼。

「這是唯一的機會,拚一拚吧!我們要幫他撐到手術室。」病人最終需要的是開腹止血,但在此之前,他必需活著,死人是沒辦法接受手術的。

我和同事們在急診急救室就把胸腔打開,下一步是把手伸進胸腔,直接夾住主動脈,這是控制腹部出血的最後一招焦土戰,接下來剪開心包膜.....

直接用手按壓心臟!

隔著手套,我幾乎可以直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。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,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。」十年前我的第一本書「拚命」裡,寫著這句話,十年後的我仍做著同一件事。

心臟是扁的,因為血已經流乾。

心臟不會跳,必需靠我用手一下一下地擠,心電圖仍是一條直線。

突地,心臟動了一下!而且是有力地扭動!

「有了!有了!有了!」我和同事一陣歡呼,心臟在我們面前恢復搏動,那種你捏一下、心臟回跳一下的感覺,就如同與一個新生命共舞一般!

手術室那邊已經待命,隨時可以開腹止血。心臟雖然恢復跳動,但還需要我們幫他加把勁,於是我們一下一下地捏著心臟搭電梯,把病人護送進手術室。

最終病人活著進到手術室,接受後續的治療,或許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或許終究難免一死,不過外傷醫療的第一仗,我們守住了。

急診開胸、主動脈阻斷與開胸心臟按摩,這三個屬於外傷醫師的終極武器發揮效用,這在我多年的外傷醫療生涯中,也是相當少有的經驗。

2022年2月10日,紀念一下這個拚命的日子。

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

心有戚戚焉

在急診現場上班,病情通常不有趣,有趣的通常是案情。

有個女傷患主訴背痛,原因是被老公的小三打。

「現在小三這麼猛?還可以打元配喔~」這是我聽完之後的第一個反應。沒多久又一個女性掛號,臉上一條條傷口,是小三被原配打~

「某種程度,這男的也是厲害,能讓兩個女人為他打架。」幾天後跟同事聊到那天遇到的趣事,基本上我對男主角是很佩服。

「對啊~如果是我的話,我老婆一定是揍我。」同事聽完之後跟我說。

「嗯...我也是。」


莫名其妙

有個搭救護車從其他醫院轉來的病人,自述兩週前車禍,然後在前一家醫院治療肝臟撕裂傷。

「兩週前受傷?那為什麼今天才轉來?」診視病人的時候,我有點疑惑。

「因為這兩星期我都還很痛,所以覺得沒有好,想來大醫院看看。」病人的太太這麼跟我說。

病人在前家醫院一共做過兩次斷層掃描,是有出血沒錯,不過流血量沒有大到需要手術,長達兩週的觀察期,也沒有任何變化,最新的一次檢查是三天前,顯示血塊慢慢被吸收中。

我其實很佩服前一家醫院讓病人住兩週,一般來說這類傷患在排出持續出血的可能後,就可以回家休養,住院天數不會超過一星期。

「看起來恢復得不錯,前一家醫院處理得也很好,我不知道還能幫你們做什麼。」我把目前狀況據實以告。

「是不是要再做一次詳細的檢查,我怕小醫院設備不夠。」家屬常會有類似的要求。

「不用!照得很清楚,而且三天前才做過,不要一直吃輻射線。」

「會不會還在出血,結果沒有發現?」家屬仍有疑問。

「內出血兩星期?那應該死了吧............」

「我們可以住院觀察幾天嗎?我很怕我老公被小醫院莫名其妙搞死了。」

「基本上,前一家醫院處理得很好,而且已經觀察兩週了,有問題也早就出事。」我講到這邊,停了幾秒鐘,「然後,請容我直言。前一家醫院沒有莫名其妙,你老公也不是被『搞死』,莫名其妙的是你。」

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

新年快樂

新年快樂。

今天病人出院時,我只跟他說了這句話。

年前的某個夜晚,因為交通事故受傷送來急診,第五級腎臟撕裂傷合併出血性休克,不緊急開刀就沒機會了!

緊急手術、摘除爆裂的腎臟、完成止血,病人從手術前的重度休克(血壓僅有六十到七十之間)到術後血壓回到一百以上。開完刀的當下,我已經知道這條命被救回來了。

後面的流程就一如預期,加護病房觀察、穩定轉普通病房、進食移除點滴、移除引流管出院。

農曆年前手術,大年初四出院。

「醫師!謝謝你,新年快樂!」出院前病人這麼告訴我。

「新年快樂!恭喜重獲新生。」這四個字,不是一般客套的問候,而是經歷一場從死到生,一隻腳已經踏進鬼門關後又被拉回來的祝福。

我相信任何新年禮物或多大的紅包,都比不上重新得到一條命。無論值班再累、遇到的病人或家屬再難搞,每一次遇到這樣的場景,就會再讓我打起精神。

堅守外傷醫療最前線,新年快樂。

人生里程碑

每一個熟練的動作,背後都是沒日沒夜的練習;每一個成績或成就的背後,都是無止盡的付出。

沒有人可以一步登天。

前幾天某個值班夜,一個重大外傷內出血的病人躺在手術檯上,脾臟撕裂傷需要立即摘除脾臟與止血。我和值班的總醫師一起開刀,總醫師沒有開過這種刀,對手術細節很有興趣。

「這種手術就是要快,而且是跟病人的出血比快,越快止血病人恢復越好。」開刀前我告訴總醫師,這檯刀最重要的原則。

手術開始,我只用幾分鐘就把出血控制住,病人的命救回來了。住院醫師很震撼於我手術的速度,我也只能跟他說:「練習,多開就會了。」

這樣的速度與經驗,是在無數個徹夜未眠病患生死交關中練成。

我常有許多演講邀約,通常我會在演講前兩天開始準備投影片與講稿。這些年大大小小的演講,我已經講過四百場以上,因此除非是非常特殊的場合或主題,我大概都可以在半小時以內把內容準備好,演講時搏得聽眾的好評甚至是滿堂彩。

頭幾年很辛苦,從準備內容到練習,需要花很久的時間。現在熟練多了,因為累積了很多年很多場的經驗,所以駕輕就熟。

最近的里程碑是獲得臉書官方認證的藍勾勾, Peter Fu這個身份成為獨一無二的網紅。十年的經營、幾百萬字文字書寫與讀者互動,總算得到這個認證。

昨天發表了一張照片,除急診工作服之外,有一件繡著「教授」的醫師服。簡單兩個字,我花了十五年才得到,從2007年的新任主治醫師,從當年對醫學研究什麼都不懂的nobody,十五年後總算走到一座高峰,這當中的努力與辛苦,實不足為外人道。

我相信世界上有許多天賦異稟、資質遠高於我的人,我也相信有許多人的背景家世可以讓自己少奮鬥二十年,然而對大多數兢兢業業的人來說,「努力、不間斷的努力」才是成功的唯一途逕。

過去這些年,我非常努力。

未來的日子,我會繼續努力。

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

感謝推薦

前不久有個朋友去某家醫院掛急診,和急診的醫師討論病情時,不經意提到認識林口長庚的Peter Fu。結果那位醫師好像曾經是Peter Fu的學生,所以推崇了一下(雖然我不知道您是哪一位,可是我很感恩。)

朋友很開心地打給史迪普,跟他講這段經歷,史迪普倒是很冷靜。

友:「你不會覺得Peter Fu很厲害嗎?」

史:「他在家裡跟白癡一樣。」

P:「..................」

2022年2月1日 星期二

文章類型

前幾天在路上遇到一位長期追蹤Peter Fu的讀者,他講了一件事,有說進Peter Fu心裡:「我很喜歡你的文章,是因為你不會亂講一堆不是自己專業領域的事。」

「這是當然的吧!不懂的事不要亂講。」雖然我是醫師,可是舉凡疫情、病毒、疫苗,我其實沒有很懂,當然不該在網路上大放厥詞。

政治的話題我基本上不碰、前幾年狂犬病(雷比氏症)、流感、核食、美豬美牛,到現在的武漢肺炎,因為都不是我的專長,沒什麼好講的。講一堆東西結果被真正的專家打臉,那實在是沒什麼意思~

我喜歡談談每天生活中遇到的事,外傷醫療、外傷急診、家庭、史迪普、孩子,偶爾搭配一些五四三垃圾話。就算要講專業的事,也一定是我最擅長、而且不怕被挑戰的外傷專業;就算要講嚴肅的事,也多是親身經歷的生命感受。

當初經營網誌,到後來的文字出版品,以及粉絲專頁,其實最原始的目的只是「閒聊」,和身邊的朋友閒聊,和許多素昧平生但常在網路相遇的讀者閒聊~(很多朋友我沒見過本人,只看過臉書頭像或名字,但在許多文章的互動中,彷彿是多年了老友一般!)

年假期間來調查一下,大家最喜歡的文字類型是什麼呢?

#醫療工作按讚

#史迪普專題刷愛心

#五四三垃圾話按笑臉

#什麼都不喜歡按怒

#這篇文章年假期間置頂

也或許可以留言,給我文章的方向與建議。


全天服務

對於我目前服務的機構,有一點不得不講的驕傲:「無論平日假日,全天候24小時都能得到各專科的協助」!

經常在假日接到其他醫院轉診電話:「病人眼睛受傷,我們醫院假日沒有眼科。」「我們需要牙科會診。」更別說和生命直接相關的外傷、骨科、神經外科,斷手也能馬上接回去的整形外科...

即便是農曆年連假,各單位人力縮編之下,仍有一組人員隨時待命。

年假開始前一天,有個膽道結石阻塞的病人住院,照理說應該做膽道內視鏡清除結石,但我很擔心要過年了,檢查單位也跟著放假去。「會診一下值班的肝膽胃腸科,看看年假能否排檢查。如果不行的話,就讓病人先出院,年後快點回診!」這天查房時,我交代住院醫師聯繫會診。

結果收到回應,除夕當天可以排檢,病人可以回家過年!

年假期間某個值班日,我接到急診會診:「有一個膽囊炎的病人,已經轉第三家醫院了。」聽到這裡,我皺了一下眉頭,「態度非常差.............」電話掛上前,會診我的醫師小小聲說了這句。

診視病人之前,我看了一下病人的影像和病歷,他幾天前來過本院,當時膽囊炎剛開始發作,可是他距絕手術與住院的建議,自己轉去其他醫院尋求第二意見,幾天後的今天,膽囊已經爛掉,就算要開刀恐怕也沒辦法,目前最好的治療應該是膽囊引流,之後擇期再開。

「我現在就要開刀!好痛!」病人看到我的第一句話是要求開刀。

「之前建議你開刀,怎麼不開呢?」

「我怎麼知道那個醫生(應該是前次會診的外科醫師,也是我的同事)說的是不是真的!當然要多問幾家啊~」

「結果呢?」

「我先到xx醫院,他說要過年了,外科病房和手術室開始放假,叫我先打抗生素,過完年再開。」

「然後....」

「我又到zz醫院,開是可以開,可是要採檢陰性才行,要等到隔天,我覺得太久不合理。」

「所以....」

「我買藥先回家吃,可是真的太痛了,所以我要求馬上開刀!」

「跟你講個壞消息,現在沒辦法開刀,拖太久了。硬要開的話恐怕不能用腹腔鏡微創手術,傷口會很大。」(一般來說,膽囊切除手術多是採取微創手術,但前提是附近的發炎和沾黏不能太嚴重,病程超過三天的,腹腔鏡手術失敗率會提高~~)

「那現在怎麼辦?」

「要先放膽囊引流管,合併藥物治療,等發炎改善之後再開。」

「那可以馬上引流嗎?引流之後就可以出院?」

「年假期間是可以做,不過勢必得等,引流管要流置三週,在門診才移除。」

「那麼麻煩喔?那我不要了。」

「都可以,你自己決定就好,身體是你的、命是你的。」同事之前的提醒、對方對醫療不合理的期待,以及一連串的對話,我沒有「積極勸說」的打算,相反地,基於職責與專業提出建議就好。

「我們同意做引流了,那請問什麼時候可以做?可以盡快嗎?」沒多久病人的女兒來找我,他看起來比病人本人正常多了~

「我先聯絡檢查室,看看什麼時候可以做。」

既然病人接受我的建議,我安排接下來的住院與處置就完成了這個會診,放射科醫師當時在忙,不過他答應我今天一定會找空檔幫病人做治療。

大約半小時後,急診同事又打給我:「剛才那個病人吵著說要離院,他說他不想等了~他要去其他醫院比較快,不過我有幫他問過,其他醫院年假沒有提供。你要再過來跟他說一下嗎?」

「幫我跟他說再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