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er Fu: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

我的相片
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;昨天的無名小站,今天的Google Blogger,聯絡方式: drfu5564@gmail.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

H.O.P.E.2光明再現

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

頻率副詞

一般我們所知道的頻率副詞是指:always(總是100%)、 usually(通常80%)、somtimes(偶爾50%)、seldom(不常20%)、never(從不0%)。

例句:I usually go to the school by bus.(我有時候搭巴士去上學,50%偶爾搭偶爾不搭)

護理界的時間頻率副詞:(例句)

護A:「你跟你朋友最近怎麼樣?」

護B:「最近我朋友比較忙,但我們還是有QD通電話,QOD會出去,不過PRN會吵架。前幾天我們吵架之後,他Q1H傳簡訊來道歉,可是我都已讀不回,所以他馬上把公司的會議DC,然後stat來醫院找我。」

Peter Fu在旁邊打病歷,完全可以理解是什麼意思。

#徵求翻譯
#有隱藏彩蛋需要翻譯

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

神奇術語

護理師的日常。

他們常有一些自己創造的英文術語,神奇的地方在於,雖然英文單字的意思和中文對不上,可是你一聽就知道他們在講什麼。

「學姊,我去intake,等一下回來。」一聽就知道intake是去吃東西的意思。

今天兩個護理師在交班,其中一位跟另一位說:「我去output一下,你幫我cover一下。」

Peter Fu當然知道output在這邊指的是上廁所,然後自言自語碎唸一下:「去大便就說去大便,幹嘛講output?」

「我是小便啦!」護理師聽到我的自言自語。

「........................」其實我不想知道。

#徵求護理神奇術語

不為所動

一位大媽被狗咬來掛急診,從進急診開始,嘴就沒停過。

一下子抱怨狗主人,一下子抱怨他老公,一下子抱怨狗,然後又抱怨護理師幫他換藥太用力,反正什麼都有得抱怨,最後抱怨醫師開藥開太慢。

好不容易換藥換完,藥單回診單什麼都開好了,護理師拿單子給他去批價回家:「阿姨,請你到前面櫃檯繳費,有幫你預約回診。」

「不要叫我阿姨!我七十七年次的!」大媽突地一聲大吼,護理人員嚇了一跳。

Peter Fu偷看一下電子病歷,他明明就五十幾歲,什麼七十七年次...

空氣凝結了三秒,大家都沒有說話,然後護理師回過神來:「好的,阿姨,不要生氣。這是你的批價單..............」

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

基本刀

昨天接到一通會診電話,很罕見地是從其他專科的病房發出。一般來說,會找我的多半是急診,而且會在我的值班日出現。病房會診大部份是我過去的老病人,現在可能因為其他疾病住在別的專科,然後他們需要我去評估屬於我專科照護的部份。

「這邊是神經科病房,想會診你來幫病人做氣切與腸造口。」電話中與會診醫師瞭解了一下病人狀況,因為呼吸衰竭與進食困難,所以需要做氣管切開手術還有灌食管造口手術,我答應對方今天可以開刀,晚點會去向病人家屬說明手術細節。

「我可以請教一下嗎?為什麼會會診我?」一般氣切手術都會找耳鼻喉科或心胸外科,灌食造口會找一般外科。對方會診我,當然是很感謝,不過我更想知道怎麼想到找我的。

「因為我們希望一次就能把兩個手術解決,耳鼻喉科只開脖子不開肚子,一般外科只開肚子不開脖子~~」

「喔喔喔喔~~~好的。那我明天脖子跟肚子一起開。」

聽了之後,其實我有點感慨。當醫療分工越來越細,每個醫師都越做越專精之後,大家都只專注在某一個部份,而不再(不願意)碰觸其他的領域。

在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,所謂的「基本刀」包括了闌尾切除手術、疝氣修補手術、氣管切開手術、人工血管植入手術這些...也就是說,不管將來走哪一個次專科,整形外科也好、一般外科也好、心臟外科也行,這些「基本刀」就是第一年與第二年外科住院醫師要學會。

我現在開的這些「基本刀」,也真的就是剛入行的那一年學會的。

我的氣管切開手術是在神經外科學的,神經外科有很多長期昏迷需要使用呼吸氣的病人,所以加護病房裡需要做氣切的病人,都是神經外科總醫師利用大刀與大刀中間的空檔來處裡。

住院醫師時剛好沒有輪訓到血管外科,可是我的人工血管植入是在一般外科學的。舉凡胃癌、乳癌、胰臟癌,要打化療的病人,一般外科的老師們也都自己放人工血管。

有些和我差不多年紀上下屆的師兄弟,他們後來雖然不在一般外科,可是當年剛入行學開刀時,我們也都一起開過闌尾、疝氣等等。

就是這些所謂的基本刀。

所以偶爾有我自己的病人要放人工血管或做氣切,住院醫師問我要不要會診別科時,我會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他,或者說「我們自己做,你想學的話我可以教你。」

分工越細的結果,連帶影響住院醫師的學習,因為老師們都鑽研在某一種特定的技術,而不再開這些「基本刀」,住院醫師們想學「基本刀」的機會也少多了。

某次我排了一台氣切手術,從新任主治醫師、總醫師到年輕住院醫師都跑來觀摩,一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是在開什麼了不起的世紀大刀,才有這種規格~~

回歸外科醫師的原始任務,基本的技術與基本的手術,應該是一輩子都不能擱下的功夫。

死裡逃生

我真心的替你高興。

前不久有個朋友跟聯絡史迪普,他的家人在某次健康檢查中,疑似發現了腫瘤,想介紹到我這裡來看診。情形似乎有點嚴重,所以我請他讓家人盡快就醫。

隔了幾天,病人來到我的診間,年輕男生,沒有任何不良生活習慣。

從他的年紀、症狀、家族史當中,我完全無法把惡性腫瘤跟他做連結。唯一就是在電腦斷層之下,看到一個可疑的腫塊,不過也跟一般常見的癌症長得不太一樣。

病人的情緒很激動,和我談了很多該怎麼治療,甚至是可以活多久的問題。他告訴我,他還年輕,還有妻小父母要照顧。

我可以理解這種不安與痛苦,身在青壯年的我們,要背負的責任往往都不是自己一個人而已,一旦倒下來,影響的也不只有自己,可能會是一個家庭的崩解。有時候我也常會東想西想,擔心自己生了什麼病,又或者每次因為身體有異狀去做檢查時,也會非常害怕發現什麼不該出現的東西。

「先不要太悲觀,你的年齡不像、症狀不像,也沒有家族史,說真的這麼年輕就得癌症的機率不大。」我試著安慰他,讓看診的過程不要那麼緊張。

「可是電腦斷層有看到東西。」

「嗯...我當然不敢說一定不是,可是不太像。應該要做核磁共振看一下,如果不是就可以放心了。就算真的有問題,目前也還在很初期的階段,趕緊治療都還有機會。」

我給他的建議是馬上住院,在住院當中安排檢查,如果真的有問題,就緊接著治療。

「不好意思,我有朋友介紹另一位醫師,那你覺得我還要去看他的門診嗎?」病人說了一個名字,是院內一位教授級的名醫,也是我的老師。

「沒問題啊!他是我的老師,經驗和技術都很厲害的。你想要讓我處理也行,想要找他也可以。千萬不要不好意思,這是你的權利。」

我一直以來的原則,是希望每個病人都好,不是非給我治療不可,我也不是非幫他治療不可。只要病人能順利恢復,成功本來就不必在我;就算最後結果不如人意,至少病人或家屬已經找到他信任的醫師,不會有遺憾。

「不好意思啦!不是不相信你,只是朋友很多很熱心,大家都有很多建議。」

我可以理解這種慌亂,不知道該去哪家醫院,不知道該看哪個醫生,不知道該聽誰的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

「沒關係,你可以自己決定。我還是給你住院單,如果要在我這裡治療的話,就快點去辦住院。如果想多打聽一下,多問幾位醫師也可以。」

下診後我查了自己的病患住院清單,裡頭沒有他的名字。史迪普問我他朋友的親戚看診狀況:「不知道,沒住到我這兒,可能去其他醫師那邊了。」

我很關心他的狀況,也想知道教授是否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。

幾天後從教授那邊得知,他已經來住院又出院了,核磁共振做完什麼都沒看到,證實是虛驚一場。

雖然只有一面之緣,稱不上朋友,也只當了我幾分鐘的病人,可是我真心替他開心,想必心情洗了個三溫暖。

成功不必在我,我希望每個病人都好。

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

門沒關好

Peter Fu出門幫全家人買了早午餐。

一家人在餐桌上吃東西的時候,突然有開門的聲音從家門口傳過來。Peter Fu趕緊過去檢查,發現是回家的時候門沒關好,所以被風吹開了。

史:「你剛才很害怕齁.....」

P:「大白天的有什麼好怕?如果是半夜看電視的時候,門突然打開,會有點可怕。」

史:「可是你剛才看起來很害怕。」

P:「你不怕嗎?門突然莫名其妙被打開了.....」

史:「怕啊...不過我的害怕是來自於你手無縛雞之力,如果有歹徒進來就完了~~」

P:「...................」

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

三人行必有我師

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。

前陣子投稿一篇論文到某家期刊,審稿人對文章內容已經大致滿意,但對其中一張圖表的解析度有意見,要求我做些修改。可是我改來改去,始終調整不出適合的格式。

今早查房時,我順口向住院醫師抱怨一下這件事,結果他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告訴我該怎麼做。

「等會耽誤一下你的時間,請你幫我看一下。」由於這是我自己的私事,所以麻煩住院醫師有點不好意思。

等他忙完,我把電腦打開,請他看一下問題出在哪裡。只見住院醫師很熟練地操作繪圖軟體,沒幾分鐘就解決困擾我好久的問題。

我常覺得,人生的本質就是一連串學習的過程。從出生開始我們學講話、學走路、學自己吃飯;進學校之後學專業科目,未來謀生的一技之長;進入職場後學做人、學各式各樣學校沒教但社會走跳需要的技能......

我們隨時都會在人生的某一段時間,當別人的學生或當別人的老師。除了年齡之外,沒有一個人一件事可以永遠領先,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厲害。可能在某件事情上我比你行,我可以教你東西,但在另一件事情上我得向你學習。

人生中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,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也太多了。這無關乎年齡、學歷、職位、地位...或許就是古人說的: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。」

在職場上,我身為住院醫師的上級醫師,理當比他們更會開刀、看病,也才能擔任他們的老師。但人生的技能也不只有臨床工作而已,在許多領域,年輕人比我厲害的多。

今天自己上了一課,不只是繪圖軟體操作,也包括人生的體悟。

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

駕駛感覺

前幾天家族聚會,大家都喝了點酒,因此回家時由沒喝酒的史迪普開親戚的車載大家。

隔天我們聊到那輛車,史:「我覺得還滿好開的,加速跟煞車的感覺都不錯。」

P:「那有我的BMW好開嗎?」

史:「不太一樣的感覺,品牌真的不重要,重點是自己要親自開過。」

能被車神史迪普稱讚,那想必是輛好車。

P:「下次我應該來盲開!就像品酒會的盲飲一樣,閉起眼睛來開,用身體感覺哪輛車最適合我!」

史:「閉眼的話....救護車吧!」

P:「.......................」

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

轉職

週末和史迪普去看了一部電影「拆彈專家」。

散場後Peter Fu和史迪普走出電影院,P:「你覺得.......」

史:「你是不是又要問『你覺得我去當拆彈專家怎麼樣』?」

P:「對!你怎麼知道?」

史:「你每看一部電影,就問我一次類似的問題!看拳擊電影就問我去打拳擊怎麼樣,看籃球電影就問我去打籃球怎麼樣,看登山電影就問我去登山怎麼樣!」

P:「那你覺得我去當拆彈專家怎麼樣?」

史迪普看了Peter Fu一眼:「呵呵呵~~~」

P:「到底怎麼樣嘛?」

史:「呵呵呵...............」

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

四十四歲

家和萬事興。

一句很普通的百年老話,但是受用無窮,越來越感受到這件事的重要。

今天是Peter Fu四十四歲的生日,每年今天都會寫一段生日感言,談談過去這一年的經歷,也談談又老了一歲之後的體悟。

四十四歲,真的不是一個年輕的年紀。無論穿著、外貌、談吐如何,心境上就是進入中年(甚至是老年)的狀態。已經不再追求年輕時在意的時髦、新潮,甚至自以為前衛的標新立異。反而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、家庭結構的建立,甚或是收入與社經地位的改變,而進入一個「守成」的階段,凡事追求穩紮穩打,不求出錯,不能失去任何東西。

生日的當天,與最愛的家人渡過,孩子們幫我比出了代表每年生日的數字手勢,史迪普忙著張羅大小事情,還要幫我們拍照。和工作的成就、論文、學位、金錢比起來,他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!

家庭一定得要和樂,其他事情才能做得好。

一家人難免會吵架,我和史迪普相處十幾年當然有爭吵;我們父子或父女也常因為一些小事吵得面紅耳赤,誰都不想跟誰說話;史迪普和孩子們也會有不開心的時候;兩兄妹更不用說,大的逗小的,小的弄大的,然後兩個小鬼吵翻天~~

不過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呢?每次把孩子大罵一頓不歡而散,一會兒氣消了,我還是會釋出善意向孩子示好,孩子也期待和好所以給我們父母台階下;前一秒兩個小鬼氣到要殺了彼此,下一秒就又突然玩在一起...

每次和史迪普吵架的隔天,總是痛苦的一天,上班也不專心,事情也做不下去,只想快點溝通,快點把事情給解決。一定要到彼此和好,接下來才能安心做事。

家和萬事興。

四十四歲生日的今天,我很想與讀者分享這個老派但重要的事。

睡眼惺忪的大清早,最愛的人在你身邊,拖著兩個賴床的小鬼起床準備,然後一起上班上學。也許不用講太多話,也許大家都有事在忙,但我們都知道心中有彼此,讓彼此能安心的過上一天。下班後回家聊聊生活瑣事,可能是學校開心的事,也可能會對考試考不好發脾氣...但無論如何,這就是一家人的日常。情緒過了,我們還是一家人,我們還是彼此心中最重要的人。

謝謝各位朋友的祝福,邁向人生的第四十五年,各方面都會繼續努力,工作與家庭都是。











#四十四歲的數字手勢

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

個人寶座

冬天很冷,而且孩子們最近都在準備考試,我們一家四口晚上都會窩在孩子的小房間裡。




















孩子的房間有個放雜物的小角落,史迪普把家中某張不常用的地毯鋪在那裡,一方面是裝飾,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一個閱讀課外書的地方。可是最近全家都窩在房間裡,孩子們有自己的書桌座位,史迪普則是坐在兩個小鬼中間左右開弓,這個小角落就成了Peter Fu的工作與休憩區。

剛開始Peter Fu只是下班後找個地方隨意躺著,滑滑手機或是視史迪普是否需要幫忙馬上起身。

後來慢慢變成我的固定座位,我開始把ipad和電腦搬過來,除了一般的上網之外也在這邊工作寫論文。

不過地毯實在是太硬了,而且地板有點冷,Peter Fu一直嚷嚷著要買厚地墊來鋪這個角落。今天史迪普幫Peter Fu做了大改造,幫我鋪了溫暖的被子,再接上延長線和手機充電座,這裡瞬間變成舒適的工作區!



















過兩天我要去買個小冰箱,最好再把紅酒櫃也搬進來,我可以在這裡待上一整天!

絕急刀

「隔著手套,我幾乎可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,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,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。」這是十年前出版第一本「拚命」的封面文案,書裡面詳細描述了這個故事,Peter Fu的每次演講,也都會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。

那是發生在我剛當主治醫師第一年的事,一個心臟穿刺傷到院前心跳已經停止的病人,在緊急手術後恢復心跳血壓,最後順利出院。這個故事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,也讓我決心走上外傷醫療。

外傷急症外科的刀種很多,然而「純外傷」需要手術的病人其實不多,大部份都還是疾病造成的急症,而這些都是被我開玩笑稱為「吃飯刀」,舉凡闌尾炎、腸穿孔、膽結石等....

偶爾一次的外傷緊急手術,總是能喚起自己對這份工作的熱情。

前天的值班夜,當我剛完成前一台吃飯刀(膽結石手術)時,樓下急診同事打給我:「脾臟破掉了,血壓很低!」

「絕急刀!」

「對!絕急刀!」

「絕急」代表的是「絕對緊急」,一旦安排所有人都要讓路!和同事長期工作的默契,不用講太多,三句話幾個字就可以傳達嚴重性。

「我下去急診,有『絕急刀』!你們快準備一下!」改變打算去茶水間喘口氣的方向,我披件隔離衣就往急診衝,然後回頭囑付手術室的護理師準備。

年輕男性,脾臟第五級撕裂傷,腹腔內出血4000cc。

手術前血壓七十幾,手術後血壓回到一百多,下一站是加護病房觀察,如無意外應該可以過關。

「值班就是要這樣!這才是外傷科!」手術結束的時候,我忍不住興奮地大喊,一旁的護理師被我莫名的亢奮給嚇了一跳。其實我只是想紓發一下情緒,讓周遭的同事感染一下氣氛。

病人在麻醉科與住院醫師的護送下送往加護病房,我一個人坐在空盪盪的手術室,回想剛才的每一個步驟,回味起死回生的感覺。

「是啊~我是外傷科醫師。」我自言自語地說。

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

一般外科

昨夜刀表:胃穿孔x1、脾臟破裂x1、小腸壞死x1、膽囊切除x1、膽道取石x1、左大腸破裂x1、右大腸破裂x2,基本上就是把一般外科的解剖和刀種複習一遍。(我好像很常會有這種的,一個值班日和總醫師一起「總複習」一次)

我雖然從事外傷醫療,可是是在一般外科(general surgery)接受完整的訓練,包括肝膽胰腸胃、乳房與甲狀腺,當主治醫師之後才專做外傷照護與急性照護手術。

很多專科都是用「器官」、「部位」、「功能」甚至是「疾病」來命名,例如腦神經外科、胸腔外科、整形外科、腫瘤外科(基本上我覺得腫瘤外科的命名滿奇怪的,身上的腫瘤何其多,一個醫師不太可能又開腦瘤又開肺癌再開肝癌,一定也都是在原本所屬的專科中,將腫瘤手術當做自自己的臨床專長或興趣)等....

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曾被一個長輩問過:「你應該訓練一個專長啊!怎麼可以只做『一般』的呢?」感覺就是「一般外科」在民眾心裡很「一般」。

以前剛當外科住院醫師,Peter爸也問過我:「外科那麼多,你要選哪一種?」

P:「一般外科。」

P爸:「嘎,一般的喔,怎麼不選個專精一點的?」(失望的表情)

General surgery的原本目的應該是「什麼都開的外科」,可是翻成中文「一般外科」之後就弱掉了~~(對岸翻成「普外科」也是...)所以就開始有「消化外科」、「乳房外科」、「肝臟外科」(甚至肝移植外科)等名稱,就是在專科名稱上有專長與專業感。

雖然我的專科是「外傷急症外科」,不過這就是道道地地的「一般外科」,什麼都開的外科,哪邊受傷開哪裡,那邊破掉爛掉開哪裡!

我決定以後要自稱一般外傷科(感覺很一般)。

#那什麼是不一般?
#高級外傷科
#VIP外傷科
#藍鑽外傷科

初衷

週日早上走出醫院,看見戶外的陽光,突然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。

昨天是值班日,在連續開刀開一天一夜後,終於在今天中午結束所有手術。可能是前兩天寒流太冷,大家都躲在家裡沒有出門,所以不會受傷;又或者原本就有肚子痛,太冷忍著不就醫,兩天後整個大爆發~~

一共開了7+1台(週六七台刀,週日凌晨又加一台,所以到週日中午才全部開完。30小時手術室完全沒熄燈,我一直在手術室與急診間上上下下跑來跑去。)

坦白講,現在體力真的不如以前,值一整天的班真的好累,今天回家後直接累癱在床上。

自己剛入行的時候,就覺得外傷醫療是個很迷人的行業,也趨使自己走上這條路。這些年來當然累過,也受過不少挫折,不過每回像昨天那樣,一台一台刀的開,有機會用自己的雙手與知識來幫助病人時,那種身為外科醫師的存在感和成就感,仍是支持自己走在這條路上的動力。包括後來出國進修,我看到全世界的外傷科醫師,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工作。

年輕的時候我以從事外傷醫療為榮,那時候充滿熱血,現在進入中年,除了熱情還多了一些經驗,那更應該把這份工作給做好。

沒有辜負當年對自己的期許。

也不只我自己,在我隔壁房間骨科和整形科的同事,也是一整天沒停過,包括麻醉科、護理師們、一起值班的住院醫師群,我們那條外傷走廊徹夜燈火通明!這也是另一種一起度過新年連假的方式。

有好的工作伙伴、喜愛的工作內容、還有言語無法形容的成就感,我找不出不愛這份工作的理由!

#再戰20年




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

出院勸說

天氣很冷,而且年關將至。最近不斷把住院中的病人勸出院。當主治醫師這些年,除了醫術本身之外,我覺得進步最多的,就是請病人出院的話術:

1.醫療已經告一段落,可以出院門診追蹤。(基本上沒用,會出院的就會出院,不出院的他會告訴你一百個不出院的理由。)

2.醫院很多感染,回家比較安全。(是事實,可是通常沒用。)

2.現在疫情很危險,沒事不要待在醫院。(比2.有用一點,武漢肺炎期間限定,不過頑強的病人還是有)

3.健保給付有限,一直住院我(醫生)有壓力。(是醫生有壓力,他一點都沒有。)

4.目前已經完全沒有治療,躺在醫院不如躺在家裡,家裡還比較舒服。(這是我的肺腑之言,我常不理解有家裡溫暖的被窩不躺,在醫院冷冰冰幹嘛,連電視都沒有,可能還有隔壁病人的打呼聲。)

5.天氣很冷,回家比較舒服。(寒流限定,最近的主打招式。)

6.年底了,要趕在新年之前回家,在醫院過年不吉利。(跨年限定,農曆年也適用。)

7.過年不要待在醫院,會待在醫院的都是不太好出不了院的。(下個月拿出來用。)

8.我當然不能趕你出院,可是你無止無盡的住院就是欺負我!(情緒勒索,不過是醫生勒索病人,不完全有用~~)

9.想不想回家投票?你的一票很重要!(選舉限定,以台灣人對政治的狂熱,這招滿有用的。)

10.我會在病歷上註記,病人是因為個人因素不出院,所以保險公司不會付你那麼多天的住院補助,肇事者也不會賠你多住院的費用。(保險病患限定、訴訟病患限定。)

11.急診還有很多病人在等床,請你替他們想一想。(基本上這招沒用,會賴著不出院的才不會甩你。)

想到再繼續補充,也歡迎大家分享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