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
及時會診
疲倦
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
關於拒絕
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
自己決定
「我現在比較不痛了,還要開刀嗎?」
這個問題的答案,我一律都是:「你自己決定。」
因為這個問題的潛在意義就是「我不想開刀」。
手術是一個令人害怕的東西,所以一般人都是能不開就不開。除非是悠關生命或痛到受不了的時候,才會對手術沒有抗拒。
例如癌症手術、外傷手術、腹膜炎手術,這些「不開會死」或是「不開會痛到死」的問題,大概我只要講一次,病人就可以理解。
然而其他舉凡改善生活品質、沒有立即危險的,病人再三考慮也很正常。
在我的專科常遇到一些急性發炎的病,痛起來的時候病人都願意開刀切除,有些會先控制發炎,等之後再開,病人就常問這一句:「我現在比較不痛了,還要開刀嗎?」
聽到這句,我就會把原本要開住院單排手術的畫面關掉,幫病人改約以後的門診(他也不一定會來):「你自己決定,想開的時候再過來。」
剛入行的時候會想說服、會因為病人的拒絕而沮喪、會疑惑明明是為病人好,為什麼他不理解。
如果有時光機,我會回去當年跟自己說:他真的不理解,他也不需要理解,命是他的。
直來直往
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,談病人進了醫院會集體失憶的事,引起很多迴響,顯然這不是個案,很多同業都遇到過。
有些朋友的回應很有意思,我相信真的是如此:「病人其實不認同(不接受)(懷疑)醫師的決定,但不好意思明說,所以當醫師離開後,就再問一次,看看會不會有不同的答案~」
這時候我就很想講了:拜託,懇求大家,有任何問題請直接問清楚!
醫師不是不能被挑戰,病人也不必怕問問題(更不用怕被覺得問了笨問題,如果病人什麼都知道,那就不用醫師了)。
主治醫師也沒什麼了不起的,不需要因為「給主治醫師面子」,而做出自己不甘願的決定。
有問題或質疑當下不講,在後面才抱怨或反悔,一點意思都沒有;又或是「不好意思拒絕」,然後在非完全情願的狀況下接受治療,之後如果結果不如預期,這樣更麻煩。
所以有話直說,有問題要問,這是最最最重要的。
偶爾我會接到病房或是住院醫師通報,某某病人或家屬有抱怨,可能需要我親自處理一下。
很多時候是我親自去說明之後,病人就又都能理解也同意。
護理師會跟我說:「剛才他們才不是這樣子!你還沒來之前抱怨一堆。」
其實這不是好事,我也不會因為「病人給我面子,所以忍住不發脾氣」而覺得好,反而我更希望的是有話就講,正因為我是主治醫師,才更應該把想講想問的都講~
要不就是我講完一堆建議的治療,病人也沒拒絕,但我把後續的處理都安排好之後,再跟住院醫師或護理師說他不想接受...
護理站會打給我:「xx病人反悔了,他說他不想開刀,你要不要再過來說明一下。」
「不用了,讓他出院。」
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
劃錯重點
史迪普載著Peter Fu與彼得兔,回家的路上我們三個在聊天。
史:「我今天出門的時候,剛好我們家路口有一個熊貓外送被車撞,他的食物灑了一地。」
兔:「喔...那他就沒辦法如期送達,可能會得到負評。」
P:「你有看到地上打翻的食物是什麼嗎?」
史:「你們這兩個白癡!!!!!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