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寫過一篇文章,談病人會拿著問ChatGPT得到的答案來問我,坦白說我不喜歡這樣。
不知道是否是演算法的關係,類似的文章開始出現在我的社群網頁,有其他醫師同業類似的抱怨、律師也有,也有民眾發表他拿GPT的內容跟醫師討論,結果被罵~~
底下留言正反都有,也沒什麼好深究或吵架的。
不過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:因為醫師(律師)怕被 AI取代失業,所以不能接受病人用 AI內容來要求或質疑~
這篇我想談一個字,叫做「責任」。
基本上,我絕對相信ChatGPT在資料整理與分析上比我厲害,畢竟我的腦子就那麼一點大,很多書都是幾年前讀的,怎麼可能比的上AI幾秒鐘內搜尋全球資料的出的結果。現在是AI還不會開刀,我想過一段時間,可能連手術都有可能會被AI執行,精準、不會失誤、不會疲累...
醫師與GPT的差別不在能力,而在於責任。
當病人跟我說「我的鄰居說...」「我的三嬸婆說...」「Google上面說...」「xx論壇的網友說...」的時候,其實跟拿著手機「可是GPT說...」意思是一樣的,都是用第三方的意見來與醫師討論。
那我在反感什麼呢?
網友、鄰居、Google,乃至GPT都不用對病人負責,可是醫師要。
民眾可以拿著GPT建議的菜單去餐廳點菜,反正不好吃也是自己吃掉,要怪就去怪GPT建議不好;但當民眾用GPT的建議來要求醫師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責任是醫師在承擔。
身為一個醫師,我必需替每一個醫療決定負責,做了某個手術,需要承擔成敗;排了某項檢查,需要承擔檢查帶來的副作用風險,甚至是健保核刪...
GPT可以儘管提出其基於大數據分析後的建議,相當完美且周詳,但卻不需要對這些建議的風險與費用負責;相反的卻要醫師來執行與負責,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開心。
舉個例子,某次有個病人來我門診,跟我說了一些腸胃道的症狀,然後問我:「我有沒有可能是胃癌?」
我當然不可能單憑症狀就告訴他有或沒有,只是相關的檢查檢驗有一定的順序與適應症,在我還沒說完的時候,病人就拿出手機,列出GPT建議做的事,其中不乏侵入性檢查甚或是高單價的檢查~
請不要怪我玻璃心,我請他拿這份報表去健檢中心了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