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er Fu: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

我的相片
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;昨天的無名小站,今天的Google Blogger,聯絡方式: drfu5564@gmail.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1017319?sloc=main

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

放感情

職業的份際。

與工作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,究竟是專業或是無情(甚至虛偽)?

服務業都強調要笑臉迎人,讓客人感覺舒服,然而這個笑容多半都是「職業笑容」,下班之後我們很難(也不需要)期待這個笑容持續,更別說延伸出的感情~

專業的演員可以一秒鐘變臉,攝影機開機前跟對方一句話都沒有,但導演一喊「開麥啦!」馬上可以在戲中愛得死去活來,導演喊「卡!」就馬上變臉(其實只是變回原本正常的情緒而已)。

有些人會入戲,甚至入戲太深,其實都是放了不必要的感情。

由於出書宣傳的緣故,我常參加各種廣播節目錄音,看過各式各樣的廣播主持人。當燈號顯示on air時,主持人會突然非常熱情「嘿~大家好,我們今天邀請到一位外科醫生...」接著就像多年老友一樣,話題源源不絕地聊我的工作、我的書,甚至是生活。

當on air燈號一滅,我可能還停留在剛才聊天的情緒中,想繼續剛才的話題時,主持人就冷冷地打斷「欸...現在是廣告時間,休息一下,我們等一下再講。」然後他可能就開始滑手機做自己的事,反而好像是我很熱情卻被潑冷水一樣~

On air燈號再次亮起,主持人瞬間「嘿~~歡迎回來,我們繼續跟傅醫師聊...」

情緒轉換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狀態。

以前我會有點受傷,或是覺得主持人很無情,後來才慢慢領悟,其實這是人家的專業。要和一個非親非故的人熱情地聊天,那是需要本事的,聊天是他的工作,但我不是他的朋友。

醫療也是一樣,基於職責我必需盡力照顧每一個病人,但這不是因為感情所驅使,就是一份專業。我關心每個病人,是因為對自己工作的負責,但不能期待甚至要求我們是出於感情來做這件事。

所以有時候如果病人會抱怨我們「沒有愛心」的時候,我都會跟他說「愛心不會把你治好,專業才會」。

2025年8月21日 星期四

志工服務

彼得兔現在暑假中,有加入醫院的志工服務。在眾多志工單位中,他特別選急診,排班也排在週三,都是Peter Fu的值班日。

一個暑假他也來了不少次,從一開始什麼都要人教,到現在可以熟門熟路,連醫院一些特定區域的術與,他也馬上就知道是哪裡。

「我今天看到有一個OHCA的病人被送進一區。」「今天你們三區很忙,病人一直掛好...」(一區二區三區是我們急診的分區,一般民眾不會這樣講)

昨天Peter Fu值班日,一整天都在不停看會診、解釋病情、安排手術與執行手術。

晚上六點多還沒吃飯,我到急診來看另一個病人時,遇到穿著志工背心的彼得兔,我問他要不要幫他帶點什麼。

「幫我買一杯飲料好了。」

「好,那我先去吃飯,等一下幫你把飲料拿上來。」

結果我自己的晚餐吃不到兩口,就被緊急召喚去開刀了,一直到隔天清晨,我的忙碌就沒停止過,這杯飲料也成了無法兌現的承諾。

不過孩子很懂事,他知道我在忙,他知道病人需要我。

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

隨緣

基本上,「苦口婆心」這四個字,不存在我與病人的相處裡。

我做的任何醫療建議或處置,都是基於職責與專業,但是我從不覺得自己可以或是需要「勸」病人接受什麼。

以前或許有些傳說故事,某些老醫生會「苦口婆心」勸病人接受某些治療,我的原則永遠是「尊重」病人選擇。

有個腸穿孔的病人,一開始掛急診的時候肚子爆痛,打過止痛針之後緩解不少,因此當我向他說明「腸穿孔需要手術」時,被病人拒絕了。

「我想先用藥物治療看看。」

「你確定?腹膜炎不開刀會死喔!」

「沒關係,我想再等一下。」

「好。」

有個腳底被玻璃割破的病人,我讓他去打一針破傷風,護理師突然跟我說:「病人不想打針!」

「好。」

有個撞車之後安全氣囊爆開的病人,超音波看起來腹腔內有些積血,照常規應該做電腦斷層並且打顯影劑,確定內出血部位與嚴重度。

護理師把同意書給病人簽名的時候,病人拒絕了。

護理師:「病人對顯影劑跟幅射線有疑慮,他不想做電腦斷層!」

「好。」

後果我只會講一次,不想接受建議,我完全沒問題,「好。」

檢查的意義

我雖然不是急診科醫師,但是也在急診工作了很多年,一直記得一位急診前輩很感慨的一句話:「我們在醫院上班,到底是幫病人看病,還是幫病人的健康背書?」

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,有個腹痛的中年人來掛急診,初步的檢查沒有緊急問題,所以前輩讓病人出院。幾週後病人腹痛還是沒好,去另一家醫院看診,做檢查發現是胃癌,因此回來告這位前輩誤診。

「肚子痛的原因有幾十種幾百種,我怎麼可能在幾分鐘內看出他有癌症?病人看過我,難道之後就不能有其他病嗎?有其他病就是我誤診嗎?」有一次與家屬開協調會之後,雙方仍然沒有交集,那天他其實還要在急診上班,中間請同事幫忙頂一個小時去開會,回急診後他遇到我,很痛苦的跟我說。

前幾天有個學生打籃球發生撞擊,眼鏡破掉把臉給劃傷,我們把傷口處理好之後就讓他回家了。

兩小時候學生的媽媽帶他回來:「他爸爸說應該回來急診做一些檢查。」

「做什麼檢查?」他們走到我的位子前面,我看了一下年輕人,正常走來走去。

「不知道啊~你是醫生。」媽媽又把球丟給我。

「那你有哪裡不舒服嗎?」

「好像...還好。」病人自己轉了一圈,又把兩手舉高。

「你如果可以告訴我哪裡痛還是哪邊不舒服,我當然可以幫你檢查。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裡不舒服,我怎麼知道要幫你做什麼檢查?」

我來醫院上班,是幫病人看病,不是幫他的健康背書。

2025年8月11日 星期一

群嘲

沒有同理心的三個人。

那天Peter Fu在健身房跑跑步機,跑到一半一隻耳朵的耳機掉了,於是Peter Fu很直覺地往地上找,卻忘記跑步機還在動,然後因為找耳機所以腳步停下來...

接下來就是Peter Fu被甩下跑步機跌在地上,左邊的膝蓋就擦傷了。

拍拍膝蓋雖然有點痛,不過傷口不深,所以我找到耳機戴上,然後要繼續跑。但是我沒有先把跑步機關掉,想說直接跳上去繼續跑,結果被甩下來第二次,這次右邊的膝蓋擦傷~

兩腳一起受傷爆痛,我只好中斷運動。

我把這件事告訴史迪普、彼得兔和彼得水,一開始史迪普很關心:「天啊~你還好嗎?有沒有摔到臉?」

「沒有,只有膝蓋而已。」

知道只有輕傷之後,三個人就開啟了訕笑模式:「你怎麼會覺得自己的速度,可以跳上跑步機繼續跑?」「你被甩下來的時候,有被健身房其他人嘲笑嗎?」

彼得兔:「怎麼會有人笨成這樣?」

Peter Fu:「請注意一下你跟你老爸說話的態度。」

#我沒事破皮而已 #跳回跑步機真的很蠢嗎

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

持續

我很常值班開刀一整夜,護理人員三班換,Peter Fu沒有換。

前幾天值班也是,下午四點白天護理師下班,跟我說掰掰。小夜我繼續開,大夜我繼續開,最後一台刀開完剛好隔天早上七點多。

我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手術更衣室,接下來要去參加晨會還有查房,剛好白班護理師來上班。

我們在門口打了招呼,護理師問我:「你從昨天忙到現在喔?」

「嗯...從我R1(住院醫師第一年)忙到現在~」

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

GPT效應

之前寫過一篇文章,談病人會拿著問ChatGPT得到的答案來問我,坦白說我不喜歡這樣。

不知道是否是演算法的關係,類似的文章開始出現在我的社群網頁,有其他醫師同業類似的抱怨、律師也有,也有民眾發表他拿GPT的內容跟醫師討論,結果被罵~~

底下留言正反都有,也沒什麼好深究或吵架的。

不過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:因為醫師(律師)怕被 AI取代失業,所以不能接受病人用 AI內容來要求或質疑~

這篇我想談一個字,叫做「責任」。

基本上,我絕對相信ChatGPT在資料整理與分析上比我厲害,畢竟我的腦子就那麼一點大,很多書都是幾年前讀的,怎麼可能比的上AI幾秒鐘內搜尋全球資料的出的結果。現在是AI還不會開刀,我想過一段時間,可能連手術都有可能會被AI執行,精準、不會失誤、不會疲累...

醫師與GPT的差別不在能力,而在於責任。

當病人跟我說「我的鄰居說...」「我的三嬸婆說...」「Google上面說...」「xx論壇的網友說...」的時候,其實跟拿著手機「可是GPT說...」意思是一樣的,都是用第三方的意見來與醫師討論。

那我在反感什麼呢?

網友、鄰居、Google,乃至GPT都不用對病人負責,可是醫師要。

民眾可以拿著GPT建議的菜單去餐廳點菜,反正不好吃也是自己吃掉,要怪就去怪GPT建議不好;但當民眾用GPT的建議來要求醫師做什麼或不做什麼,責任是醫師在承擔。

身為一個醫師,我必需替每一個醫療決定負責,做了某個手術,需要承擔成敗;排了某項檢查,需要承擔檢查帶來的副作用風險,甚至是健保核刪...

GPT可以儘管提出其基於大數據分析後的建議,相當完美且周詳,但卻不需要對這些建議的風險與費用負責;相反的卻要醫師來執行與負責,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開心。

舉個例子,某次有個病人來我門診,跟我說了一些腸胃道的症狀,然後問我:「我有沒有可能是胃癌?」

我當然不可能單憑症狀就告訴他有或沒有,只是相關的檢查檢驗有一定的順序與適應症,在我還沒說完的時候,病人就拿出手機,列出GPT建議做的事,其中不乏侵入性檢查甚或是高單價的檢查~

請不要怪我玻璃心,我請他拿這份報表去健檢中心了....

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

問診

假日的下午很多人出去運動,當然就會有人受傷。

急診來了一個身上一堆擦傷的病人,還穿著棒球裝,然後手摀著眼睛。

Peter Fu上前問診,瞭解發生什麼事。

病:「我們剛才在打球,我是捕手,結果隊方衝本壘的時候是滑壘,我用身體去防守他,就被撞飛踢到眼睛。」

P:「那有守住嗎?」

病:「你不是應該問我哪邊受傷嗎?」

確認呼吸

有一次Peter Fu值班整夜都沒睡,隔天一樣上班到下午才回家,晚餐吃完Peter Fu就支持不住在沙發上睡著了。

那天晚上史迪普有事出門比較晚回來,回家後看到Peter Fu睡得很熟,所以也沒把我叫醒。

一直到了正常該進臥室的睡覺時間,史迪普才搖搖我:「該回房間睡了。」

隔天Peter Fu問史迪普:「你看我躺在沙發上一動也不動,難道不會想要確認一下我有沒有事嗎?如果照你回家之後,又過了幾小時才叫我,說不定我都斷氣很久了還沒發現~~」

史:「你知不知道你打呼超...大...聲?呼聲那麼大就是告訴全世界你沒斷氣。」

P:「.............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