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ter Fu: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

我的相片
外傷急症外科醫師,文字創作者;昨天的無名小站,今天的Google Blogger,聯絡方式: drfu5564@gmail.com 聯絡演講或簽書請來信洽談
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1017319?sloc=main

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

保險給付

最近陸續有一些醫藥新聞,報導病患在請領實支實付保險時,遭到保險公司拒絕,理由是「某項醫療(醫材)非必要」。

保險的內容要看個案狀況,保險公司的立場我也無意評論,但是我覺得這才是醫療保險該有的樣貌。

全民健保,顧名思義就是一種「保險」,照說應該是保險公司(健保署)與保戶(病患)之間的合約關係,醫療端只是提供醫療,總得有人為醫療費用買單(保險公司或保戶)。

然而長期以來的給付方式卻被扭曲為:保戶(病患)可以無條件獲得醫療服務,款項卻得由醫療端向保險公司(健保署)請領。這樣的結果出現的就是「病人得到(該得到或他要求)的醫療」,但該付錢的健保署卻認為某項醫療非必要而不付錢,然後醫療方承受損失。

合理的情形就應該像私人保險一樣:由病患支付醫療費用,再向健保署請領款項,健保署若認為不給付,則自己去跟病患說明,無論如何都不該是醫院收不到錢~

就像現在的實支實付保險一樣,病人付費給醫院,再去向保險公司申請,保險公司審核要不要給。通過就付,不通過就是病人自己付。

而且無論古今中外,付錢的最大,決定是否付錢的就是老大~

「請款」本身就有著下對上的意思,如果是本來就該付的費用,何來的請求?同樣的,我們常用某筆款項「撥下來」,就是上對下,如果是該收的費用,那有什麼好上來下來的?

回歸保險的商業本質,就是保戶與保險公司的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話給Peter Fu,讓我知道你的看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