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人常會轉述自身在前一家醫院就診的經驗,我的原則是只看「客觀的影像或檢查結果」,病人說的話常帶有一些主觀的抱怨或不信任,我都只是聽一聽。
如果是帶著影像來急診或是我的診間,那我就幫他看一下影像,再決定要怎麼做。至於轉述前一位醫師說「請你去大醫院做這個做這個」,我也是依照自己的標準。
更別說很多病人會跟我抱怨前一家醫院誤診、很爛、不可靠...這些情緒性的描述,我的回答就是「好」。就算聽起來好像真的有點問題(姑且不論病人是否加油添醋),或是直接問我前一家醫院的處理是不是有問題,我的回答一定是「我沒辦法回答前面醫師的決定,我們先解決眼前的問題」。
反正我不評論前手醫師的決定與做法。
一方面是不給同業找麻煩,另一方面或許我的判斷也未必正確,每個醫師有他自己的專業判斷與病情解釋邏輯。
前陣子有個病人右上腹劇痛,先到前一家醫院做了電腦斷層,然後帶了電腦斷層影像來找我。我看完之後判斷是單純的急性膽囊炎,快點開刀把它處理掉就好。
病:「可是前一家醫院的醫師建議我不要開刀。」
P:「為什麼?」
病:「他說這邊有一塊怪怪的,應該要再多做一點檢查。」
我仔細看了一下病人指的一個黑點,看起來只是發炎膽囊的一部份:「應該還好,我沒發現什麼異常,而且你現在的症狀很明顯,快點治療比較好,假設,我是說假設,真有什麼問題的話,切下來化驗自然會知道結果。」
病:「不用再多做什麼檢查嗎?」
P:「我是覺得不用,或是你可以回前一家醫院,請原本幫你看診的醫師繼續處理。」
病:「倒也不是啦!只是為什麼前一個醫師會這樣說?」
P:「每個人的判斷不一定相同,我沒辦法替他回答。」
最後他還是同意讓我手術,也很順利完成手術,開完他就不痛了,後續的病理報告也證實只是單純發炎。結果病人來門診拆線的時候問我:「我那天有回去前一家醫院看,那位醫師要我問你,開刀的時候有沒有刮乾淨一點?」
另一個例子我就忍不住想多講幾句~
有個病人帶著光碟來我的門診,坐下來第一句話就是找我幫他開刀,通常這類病患不外乎膽囊、疝氣,或是腫瘤。
我把光碟打開發現有兩筆電腦斷層,時間差了約兩週,第一筆是急性闌尾炎,不過看起來腹腔內很髒,應該是已經發炎到破掉了。第二筆是開過刀再追蹤的,腹腔內有些殘餘的發炎組織,不過看起來在改善中。
P:「已經開完刀了?」
病:「對,可是傷口一直沒有好」,說著他掀起衣服,肚子的傷口有一個約一公分的小洞還沒癒合。
P:「這個很常見啦!畢竟一開始感染得很厲害,傷口有些發炎很正常。」
這類病人不算少,我自己也偶爾會遇到,病人對傷口癒合不良失去耐心也屬正常,我只是不理解要來找我開刀要開什麼。
病:「我們有去找過另一位醫師,他跟我說傷口一直沒有好,一定是裡面沒開好,說不定有紗布沒有拿出來,要我們來大醫院看。」
文章寫到這裡,我不知道怎麼講下去,我也不理解第二家醫院的同業,何以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,替第一家醫院開刀的醫師,做如此可能造成糾紛的臆測,也不理解他要病人再去第三家醫院(我)尋求答案的目的。
我還是要求自己尊重同業講的每一句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話給Peter Fu,讓我知道你的看法!